楼主: interstage

[精华] OLAP工具毁了商业智能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1
数据库板块每日发贴之星
日期:2007-05-18 01:03:20
81#
 楼主| 发表于 2007-5-11 11:53 | 只看该作者
DI软件目前还坚持"交叉索引",而不在内存压缩做文章,或者网格上做文章,这个产品的路将会越来越窄. 其实软件产品就是一种思想,从它的设计思想就能看到它一段时间内的前景. 所以,我已经很少谈具体的技术语句和功能函数了,我一般就从该产品的原始思想谈起,然后看看它是不是会有变化.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26
ITPUB新首页上线纪念徽章
日期:2007-10-20 08:38:44奥运会纪念徽章:铁人三项
日期:2012-08-21 21:48:242013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3-02-25 14:51:24劳斯莱斯
日期:2013-08-11 20:46:31本田
日期:2013-12-10 22:01:02劳斯莱斯
日期:2013-12-16 22:07:38本田
日期:2013-12-19 20:35:46技术图书徽章
日期:2014-03-10 14:09:19喜羊羊
日期:2015-02-22 13:44:282015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5-03-04 14:51:12
82#
发表于 2007-5-11 12:01 | 只看该作者

Re: 井底之蛙

最初由 tdyq123456 发布
[B]我了解各位从事BI多年,都是前辈,不过看了你们的发言真是深感遗憾,全世界的BI工具多如牛毛,你们学习了一两家的工具就在这儿说长道短,什么OLAP工具毁了商业智能,确切一点说出你用的什么OLAP工具毁了商业智能,美国泓维的BI工具早就改善了你说的那些缺点,不服来找我,让你看看什么叫新时代的BI工具
msn:fengyulong111@hotmail.com [/B]



我了解各位从事BI多年,都是前辈,不过看了你们的发言真是深感遗憾,全世界的BI工具多如牛毛,你们学习了一两家的工具就在这儿说长道短,什么OLAP工具毁了商业智能,确切一点说出你用的什么OLAP工具毁了商业智能,老子最近在构思的真.超级BI工具早就改善了你说的那些缺点,不服来找我,让你看看什么叫火星级的BI工具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
数据库板块每日发贴之星
日期:2007-05-18 01:03:20
83#
 楼主| 发表于 2007-5-11 12:03 | 只看该作者
79楼其实已经验证了我的话:微软SQL2005的部署来看它的OLAP部分和EXCEL通过插件的方式,整合的已经满好.不就是说明OLAP部分要和报表要分开吗. 微软是伟大的公司,它设计软件的思路就是从不懂技术的人入手.
80楼,我从来没说过:目前的BI工具都达不到这样的功能,只有intersatge才可以.我认为只要OLAP软件做到OLAP部分和报表功能2者真正的分离,就可以了.请记住,真正的分离.但分离又需要联系着,需要一个思路来支撑,多维来支撑也好,CUBE来支持也可以,只要业务人员完全能懂并会熟练操作这个支撑就可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
ITPUB新首页上线纪念徽章
日期:2007-10-20 08:38:44
84#
发表于 2007-5-11 13:01 | 只看该作者
:-)
DW is data driven , not application dreiven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
参与2007年甲骨文全球大会(中国上海)纪念
日期:2007-08-06 15:19:01
85#
发表于 2007-5-11 14:51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interstage能否从建模的角度来阐述你的观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
数据库板块每日发贴之星
日期:2007-05-18 01:03:20
86#
 楼主| 发表于 2007-5-11 16:11 | 只看该作者
84楼说的对 DW是数据驱动,但我们一直在谈BI,BI肯定是应用驱动,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用DW的思想谈BI,DW的思想是85年就出现了,BI真正与DW分离是由于OLAP概念在95年标准的形成.
85楼的问题,可以在www.interstage.com.cn 网站上在"NV数据模型"中谈IT部门如何建模,在"NV管理视点"谈业务部门如何定义分析角度(管理视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87#
发表于 2007-5-11 16:5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interstage 发布
[B]79楼其实已经验证了我的话:微软SQL2005的部署来看它的OLAP部分和EXCEL通过插件的方式,整合的已经满好.不就是说明OLAP部分要和报表要分开吗. 微软是伟大的公司,它设计软件的思路就是从不懂技术的人入手.
[/B]



应该说微软的的部署确实说明了微软把两个部分分开的处理思想,从目前的应用来看,思路是对了,但由于依然依赖于技术,所以使用效果暂时看起来还和原来没有大区别.
其实我想说的是,由于目前过份依赖当前OLAP工具对BI实施思想的制约,导致了问题,其实做一个好的CASE,数据整合处理以及产生面对最终用户的可直接使用的元数据的思路应为主,而把工具放在辅助地位,不应该被工具所主导.不应该把BI实施的过程定位为能把OLAP工具应用就算完,这种实施百分百失败.但现实在国内就是大把大把这么干的.
一个BI方案的实施应该在我的实施应该是什么样的,达到什么目的.我选的工具能给我带来哪些帮助,哪些是现有工具根本就做不到的,我还需要做些什么.如果照这个思路走,目前来看,使用几种成熟的工具再加上一些其它的设计处理其实都可以达到比较好大效果.目前由于OLAP的概念在国内满能唬人,所以几乎所有的实施方都满意于把工具运用,产生几张报表就算完,被实施方也搞不清到底是个咋回事情.导致上线后,一方面交大量的维护费,一方面IT部门和业务部门争斗不休.本末倒置的地方不关是实施思路上,而是在于把工具放在了首要地位,把方案本身弄到次要了.这不是要命.

好象扯远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
数据库板块每日发贴之星
日期:2007-05-18 01:03:20
88#
 楼主| 发表于 2007-5-11 17:2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87楼说的有道理,但忽略了一点,就是BI工具的设计思路和价值,如果纯实施都来解决问题,其实不需要BI工具,用C或者JAVA等语言写就是了,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以前一个机械师自己什么都能做,现在做一个CASE,都是团队来做,是很难了.所以,应该是项目实施的思路和BI工具实际设计思路做一次匹配,不然靠实施来弥补,会很辛苦,特别是快速化的今天.
interstage NV就是这样的工具,让最终用户直接使用的元数据定义为"管理视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89#
发表于 2007-5-11 17:40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讨论。

甭管这是话题广告,或是抬杠也好。能够对现有的OLAP提出质疑,都比较牛逼。

Interstage提出的产品思路挺好,但说句老实话,我对于如何从产品设计角度改善现有OLAP工具的弊病,非常怀疑。

从Inter兄的讨论中,大多谈了从业务角度介入BI项目的重要性,这点肯定是必须的。你们的工具能够让业务人员自己构建维度、度量,而不是让IT整出一堆其实不是自己需要的cube,是解决这个问题吧?

可惜,现实情况是弊病在于人们的思维,人们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固定的吗?是维度化的吗?不是。

OLAP是一种尝试,但肯定不是终结。如果有一种更好的模拟人类分析思维的技术,肯定它是要被替代的。如果Interstage真的能够提出一种这样的技术,那么全世界的大奖都给你们拿走了。这是好事,所以,不如让interstage再深入地介绍一下。别再只是停留能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在你们那5个“成功案例”。前者太虚,后者所谓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每个厂商都有。

比如说,你模拟一个典型应用场景,在此论道一番,也算是对这个国产产品的支持吧!

大家还别说,真正有思想支撑的产品难得一见,但愿别是空谈思想,作出来的东西跟其他OLAP没两样,那可就伤透俺们的心了。

最初由 interstage 发布
[B]84楼说的对 DW是数据驱动,但我们一直在谈BI,BI肯定是应用驱动,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用DW的思想谈BI,DW的思想是85年就出现了,BI真正与DW分离是由于OLAP概念在95年标准的形成.
85楼的问题,可以在www.interstage.com.cn 网站上在"NV数据模型"中谈IT部门如何建模,在"NV管理视点"谈业务部门如何定义分析角度(管理视点). [/B]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52
慢羊羊
日期:2015-05-27 16:05:40灰彻蛋
日期:2012-02-28 15:52:53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20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20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20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20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20蛋疼蛋
日期:2012-01-04 18:27:25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1-04 11:49:54紫蛋头
日期:2011-12-27 15:12:01
90#
发表于 2007-5-11 18:0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happysboy 发布
[B]人们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固定的吗?是维度化的吗?不是。
[/B]


这个正是我考虑引进MindManager的原因:先可视化,然后沟通共享,最后达成共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TOP技术积分榜 社区积分榜 徽章 团队 统计 知识索引树 积分竞拍 文本模式 帮助
  ITPUB首页 | ITPUB论坛 | 数据库技术 | 企业信息化 | 开发技术 | 微软技术 |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 IBM技术园地 | 行业纵向讨论 | IT招聘 | IT文档
  ChinaUnix | ChinaUnix博客 | ChinaUnix论坛
CopyRight 1999-2011 itpub.net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未成年人举报专区 
京ICP备16024965号-8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151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14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