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初由 interstage 发布
[B]从技术上讲,一个CUBE目前一到10G的容量,性能就大降了,所以基于CUBE的报表,不适合分析报表,只能做日常统计报表.
而OLAP如果建在RDB上,由于RDB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矛盾, 需要数据分区来支撑超过10G容量的OLAP视图,但在数据量很大的即席查询中,也变的很慢.所以,可以做报表分析,但还是受制于"分析角度"的事先定义
以上2点,就是目前数据库技术上最大的问题. 技术不足,所以咨询来补,告诉用户需要事先定义"纬度",这样是行业管理思路,把数据固化在CUBE或者ROLAP内,这样就是目前的BI.
以上BI,牺牲了什么,牺牲了业务人员对业务本身的思考能力,变的只会统计和在IT部门建设的"纬度"范围内的简单分析了. [/B]
你的意思是因为OLAP的性能和稀疏性问题,你在做CUBE是不能加入太多的维度,所以你事先咨询用户,把用户需要的维度加入CUBE,这样就限制用户的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