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初由 innovate511 发布
[B]
我不是整个架构师,所以不能完全回答你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DW的争论还会持续下去,没有一个DW方案能包括了所有项目的实际情况。而DW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是面向数据日益膨胀、业务发展迅速、最终用户多且需求不同而设计新的架构。比如Inmon DW2.0,起主要特点就是针对目前500强企业出现的复杂情况的更复杂方法论,而不是针对某中小企业BI的个性化建设,可能他也觉得那是BI厂商的责任吧?
而有的则是直接面向BI需求设计,比如上面提到的操作性BI,从目前DW界的实际项目实施情况看,操作性BI只能在局部数据集市支撑,而整体DW还是以分析目的为主,你没听说过哪个老总还有操作性BI的需求吧?那只是基础业务人员的部分需求,是局部的。而局部BI分析,业务系统厂商更有优势,比如SAP,Oracle分别有自己的操作性BI产品,早操作性BI的文章中提到过,产品本身做操作性BI的几大优势:1. 针对自己的产品优化,稳定性、可靠性高;2. 一般这种需求都是局部需求,不需要整合多种数据源,那么产品厂商自己来做更有优势; 3. 厂商做产品经验丰富,更能了解客户在这个方向的操作和分析需求。
而作为整体DW方案,没必要考虑到所有需求,舍小求大。DWBI本来就是一直有争论的,谁能统一天下呢?Inmon不能,Kimball不能,其他人也不能。这也是为啥同样都号称的DWBI项目,不同企业、不同情况的架构、方法论完全不同的最主要原因。只是新的DW架构,在满足客户个性花需求的同时,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老本行”才行。 [/B]
我彻底明白了,innovate511所说的EDW支撑的分析就是为老总们用的,崇尚的"精英"治理企业的模式,是"信息威权主义".其他的中层主管,业务人员只要用MD方式支撑操作性分析就可以了,BI的成功就是"精英"们认为这个EDW支撑的BI是成功了,就成功了.
而我认为BI的成功,是放弃"精英"治理企业的模式,崇尚的是"员工团队"共同分析治理企业的模式, 是"信息民主主义".从关注操作性BI来注重企业内部管理.
这就是你我的差异,你是"精英".而我是"草根".
还有BI 2007年发展趋势,已经明确指出"分析性BI"向"操作性BI"的转变是必然,因为只有操作性BI才能真正影响和改进ERP模式,从来形成"闭环BI".使企业最后只剩下2大应用来支撑业务,ERP和BI. 如果现在一直停留在分析性BI永远无法影响ERP系统. 所以CIF模式和MD模式DW都是在500强企业中常见的.从来没听说过500强企业只有CIF模式(就是你所说的EDW),也从来没听说过彻底否定数据集市的DW模型出现过.
你的描述,很象2000年以前IBM的对ODS的描述,IBM在2000年之前实施DW总是否定ODS的价值,认为没必要,但实际证明他错了,所以在2000年之后,他在也不提ODS无价值论,就象你所提的EDW(CIF)包含MD模式,使MD模式无价值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