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初由 happysboy 发布
[B]最开始是说OLAP毁了BI,后来又说到DW跟BI,跨度挺大。
在第9页的时候,曾经回复了一次。我建议可以通过案例来讨论,不要干就概念讨论。(当然,也许这种理性的讨论方法会失去观众。)
interstage说得OLAP毁了BI,有些危言耸听,但我很佩服他的见解,是从应用角度考虑问题。虽然之后冒出的产品推介,却非常怀疑这个产品是否能够支持他的见解。比如他说的时间维在工具里面的处理,其实很多工具都是可以支持的啊。
目的是让业务人员自己可以去分析,要做到这点,确实得有个好工具。现在这个工具无疑是Excel,而不是其他什么OLAP工具,是个业务人员都会用。也许原因就是它够简单,却也够复杂。简单的可以只需要粘贴拷贝,搞定一张报表,复杂的可以用它作规划,作预测,作计算机仿真。
让业务人员使用某种工具,一定得简单,简单到白痴也会用才行,但其实它是大智若愚。
但现在的工具做不到这一点。因此,才需要顾问、IT人员帮忙。
以我们项目为例。做的是挖掘系统,后台有DW,不小,几十个T。
我们确实也面临interstage的问题,也面临innovate的问题。因为我们发现客户对业务问题总是能够提出新的观察角度。比如说,要对ARPU低于20块钱的用户群分析一下,看能不能搞个活动提升一下。对这种情况,如果业务人员能够自己在一个现成的cube上面,自己组合一下维度就出来分析结果,当然省事了。可没有这样的工具,能够让业务人员自己快速地、白痴地作这种操作。
因此,就得我们这些白痴来作这样的分析。这个时候,自然是希望有一个不错的DW,幸好,我们的DW还算不错。通常情况下,你已经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因为你需要什么数据的时候它他不会告诉你办不到。只有在想要一些数据,却无法支持的时候,比如,想要三年的细节数据作个预测。这个时候,才骂两句,”这是啥DW,要啥没啥!“
我想任何好的BI工具或是DW,都得像是人的皮肤一样,你平时感觉不到它,它存在,却不会觉得是负担,一旦撕裂,却也疼痛。
任何工具都不能解决人们的思维问题,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B]
呵呵,为什么说现在的工具做不到,能做到的,微软提出EXCEL+SQL SERVER其实是最合适的,只是微软现在想到了,正在做了,尽管问题很多,但这就是方向. interstage在1991年想到了方式开发了interstage NV的工具,就是让报表工具涉及到的计算/排版/统计等能力让EXCEL来做. NV只解决核心的管理视点的问题.
今天,我在这个论坛上面向的都是技术高手,技术高手的特点是能力强,形成固定思维了就难以改变,是我刚才这个思维最大的阻力.我以"目前OLAP工具毁了BI"为题目就是和各位高手切磋的,得罪之处,请谅解.
模拟一个案例,是不错的主意. 我上传了一个"持续改善的企业"PPT,它的环境就是模拟的一个CASE,当一个企业的DWBI项目建设完了,老板问,既然这个BI系统上了,是否可以告诉我,我们公司销售和客户的关系就是怎么样的时候.4个业务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出了4个报表来解释老板的意思.但不辛的是,这4张报表,原来BI系统没有这些分析纬度,所以4个业务人员找IT部门来解决. 这种企业分析模式叫被动式分析模式,从这个场景出发.还是讲持续改善企业应该的一步一步变化.首先让业务人员自己能出4个报表,IT部门自己关注基础数据质量和尽可能多研究企业可能存在管理视点;接着让业务部门主动提出销售和客户的关系,提出未来3个月的改进策略,告诉老板,让老板了解目前的情况,最后一步,引入分析/市场部门,业务部门通过分析提出的议案,老板让分析/市场部门用数据挖掘的技术来验证,2种方法的结果,让老板再做判断,是不是实施业务部门的提案.
这就是"持续改善企业"的场景,就是你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