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初由 interstage 发布
[B]
老板问,既然这个BI系统上了,是否可以告诉我,我们公司销售和客户的关系就是怎么样的时候.4个业务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出了4个报表来解释老板的意思.但不辛的是,这4张报表,原来BI系统没有这些分析纬度,所以4个业务人员找IT部门来解决. 这种企业分析模式叫被动式分析模式,
从这个场景出发.还是讲持续改善企业应该的一步一步变化.首先让业务人员自己能出4个报表,IT部门自己关注基础数据质量和尽可能多研究企业可能存在管理视点;接着让业务部门主动提出销售和客户的关系,提出未来3个月的改进策略,告诉老板,让老板了解目前的情况,最后一步,引入分析/市场部门,业务部门通过分析提出的议案,老板让分析/市场部门用数据挖掘的技术来验证,2种方法的结果,让老板再做判断,是不是实施业务部门的提案.
这就是"持续改善企业"的场景,就是你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B]
这个例子已经说得不光OLAP了,已经从管理角度来说如何决策。
有个问题需要关注——业务人员如何自己出那4张报表,在不需要IT部门参与的前提下。因为很大的可能,从管理层提出的维度并没有在数据模型中体现,这时候该怎么办?
另一个问题,后一段中描述了业务人员自己作报表,提出未来改进策略,然后让技术部门来验证,最后让老板决策,这是个不错的流程。应当叫做”主动分析模式“吧。
可是现实情况是,业务人员是否有足够的分析能力做到这一步。我们项目中的客户,市场人员,个个都牛比。确实有些人能够做到这步,但大部分不行。并且他们的主要能力是放在市场、客户身上,如果他们能够明确地将自己决策所需的分析支持提出来,就非常难得了。也正因为这样,才有很多咨询项目的存在。
咨询师帮助客户明确他的分析目标,辅助策略的制定。这是现实的。当然,以后这些工作能不能完全让客户业务人员自己干,可以,但这不是工具能代替的,还是思维。
另外:你说的ppt在哪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