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p项目高失败率3:风险分解
首先解释一些能力和目标的相关概念:
lA,甲方能力:甲方管理水平,它制约着甲方接受能力。
lB,乙方能力:乙方的实施能力。
lC,软件产品实际水平:该软件产品所实际(最好情况下)能达到的水平。同质量和规模有关。比如规模差不多的2个hr软件,质量高的水平高。在质量相近时,只有一个hr模块的软件不如包含hr和财务2个模块的软件水平高,而如果将这2个模块更好的整合起来,会有更高的得分。
lD,软件产品宣称(目标)水平:宣传或者设计目标,但是实际能力未必达到。
lD-C,伪劣度(质量):宣称和实际水平之间的差值。比如宣称软件具有某功能,实际上根本没有或者虽然有但不可用或者很难用。
lE,乙方对产品的实施水平:当B>=C时,乙方可以正常实施软件产品,E=C;否则(B<C),乙方能力不足,而硬要去完成超过自己实力的目标时,反而连自己的原有水平都发挥不出来,E<B。伪劣度的存在又会对E有进一步负面作用。当B与C差距过大或者伪劣度过大时,E甚至可能为负,项目注定失败。
lF,最终项目得分(收益):乙方对产品的实施能力,需要甲方的接受和配合才能完全发挥。当A>=E时,F=E;否则(A<E),F<E。当A与E差距过大时,F<0,最终系统不可用,项目失败。
lG,项目要收回成本至少需要达到的目标:当F>G时,收益>成本,项目成功,否则项目失败。
上文说过,目标超过了能力,就会产生风险,甚至可能连自己原本力所能及的部分都做不好。下面对项目风险进行详细分解。
1.乙方自身实施能力:
乙方实施,难度有2点,一是产品难度和复杂度高,二是软件质量差。
1)如果乙方实施能力低于软件产品水平,则会有失败风险。当B<C,该风险与C-B正相关。(风险1)
为降低这一风险,乙方实力不可与软件产品的要求相差过大。
2)质量差的软件产品,有失败风险,乙方可能会被伪劣功能迷惑,甚至无法顺利实施其真实的功能。但较高的乙方实施能力会稀释这种风险。该风险与(D-C)/B正相关。(风险2)
为降低这一风险,要求乙方有较高能力,软件产品有较低的伪劣度。
2.乙方与甲方合作顺利实施,培训甲方理解接受系统:
如果乙方对产品的实施水平高于甲方目前接受能力,这一步就有一定风险。较高的乙方实施能力会稀释这种风险。当A<E,该风险与(E-A)/B正相关。(风险3)
为降低这一风险,要求在项目开始时所定的目标不要超过甲方接受能力太多。
3.系统顺利运行,收益达到F:
如果F<G,即最终收益<成本,项目也是失败的。最初的成本收益分析如果有较高的准确度(且最好留有余地),则可以缓解此风险。该风险取决于成本收益分析参与者的能力,与1/(A+B)正相关。(风险4)
为降低这一风险,要求在最初可行性分析时,对未来F的评估不可过于乐观,只有当有相当大的把握确认F>G时,才决定上马项目。
[ 本帖最后由 robert_wjj 于 2007-12-19 19:5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