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合同吧
项目管理里面合同有很多种类别,但是大家肯定都想把风险转嫁到另外一方头上,所以选择合同类型要谨慎,对自己有利,同时也要保持激励机制
1、Fixed-Price(FB)固定价格。这种合同中国人最喜欢用,因为感觉价格OK了,己方的风险就固定了。而且因为工作量评估就是IT行业评估成本的主要办法,但是工作量评估实在是不够准,尤其是一些风险看不清的项目,实际能有评估的两倍的都有。但是,我个人觉得,因为中国的很多项目都是谁做谁评估,所以大家都有习惯朝多了评估,这种方式未见是最合适的。但是如果风险非常大,或者就是不知道风险在哪里,到底多大的项目,甲方的建议用这种方式,可以转嫁风险,同时要获得乙方高层的承诺,保证即便工作量大量超出也不加钱,这样的风险的确转嫁了不少。
2、框架协议+time Material。说白了就是做多少,算多少。这种比较适合供应商在现场办公的,先有个框架协议,表示甲方和乙方的合作方式,一天多少钱等等,供应商来一天就签一个time sheet,然后最后算总账。外国的公司最喜欢这种方式。在风险比较明确的时候,而且确保供应商人品的情况下(不是诋毁供应商,但是为了避免有人磨洋工),也就是一些大公司的感觉比较Professional的那种实施顾问,而且管理比较严格一点的公司,可以采用。这样的公司比较保险,一方面可以和乙方的管理经理沟通,这样的项目大概要多少时间,他们有信誉保证,也不会冤甲方的,另外大公司项目都做不完,它都犯不着和你耗时间。为什么风险比较明确的时候用这种好一点呢,因为大公司都会有比较严格一点的人力成本核算方式,超过成本是比较严重一点的,如果采用FB的话,他们就会严格按照官方的流程来估计,比如测试三轮、啥啥N轮,这样按照官方的手册做才能保证不超支(或者说超支了才有官方的手册做借口),实际上可能风险比较明确,两轮测试就够了,但是因为一般甲方是保证效果的,如果第二轮测试就没问题了,多半也不会非做第三轮不可,从成本上说,甲方就损失了一些钱,还不如time sheet,大公司的实施人员还是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所以这样大家都好。
3、项目管理里面的合同还有其他的我都没有用过,但是真的很鼓励大家用用,因为合同是真的有激励作用的。抄下来给大家。
a) Cost-Plus-Fixed Fee(CPFF,成本报销加固定费用)/Cost-Plus-Percentage-Fee(CPPF,成本报销加百分比费用)
用于无法确定准确价格的情况
成本变化但费用不变
卖方风险低
会没有成本控制的动机。
b)Guranteed Maximum-Shared Saving(GMSS) 确保最大限度的节省
卖方付固定价格,按实际造价报销至顶限价格
在确保线下节省部分双方共享
卖方负责超过顶限的部分
谈判合同中最好的一种形式。
这种方式看上去我觉得是风险不固定时候甲方和乙方比较共赢的方式,但是好像合同类的难度在于合同模板,没有找到一个法律上比较严密的模板。
c)Fixed-Price-Incentive-Fee(FPIP)固定价格加鼓励费用
为卖方提供固定价格加奖励费用
鼓励卖方降低成本
双方共享结余,共担风险
这种觉得长期研发的项目可以用
d)Cost-Plus-Incentive-Fee(CPIF)成本报销加鼓励
报销允许量的成本加上预先规定的奖励优越表现的奖金
如果实际成本低于目标成本,买方和卖方按规定的方法分享节省的部分
这种也觉得长期研发的项目可以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