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fengzizi999 于 2005-1-17 11:50 发表 ![]()
随着讨论的深入,有必要缩小讨论的范围,高端部件进口的VMI模式可另立标题讨论,这里只讨论B类以下物料的MILK RUN问题。
1、诚如Awner所言,电子行业中、低端部件大多体积小,价值低,空间占用和库存压力并不是很大,JIT模式基本能满足管理需要,留给MILK RUN的价值空间相对有限,3PL初次涉足MILK RUN在操作和管理上有很大的难度,没有一定规模,赚钱很难,3PL对待MILK RUN要持谨慎态度。
2、MILK RUN的对象(供应商或其代理)选择与出货时间整合是关键,当供应商原来的JIT送货线路在MILK RUN线路之上,且出货时间在同一车次循环的时间范围内,运输费用的节省基本是肯定的。如何整合?设计固定的线路和取货时间,让供应商和客户工厂根据自己的生产节奏去套,套上的皆大欢喜,套不上的,3PL相机增加临时线路,或干脆派专车。
3、共享平台系统不是实施MILK RUN的先决条件,这要看客户工厂的物料计划的准确性,国内采购物料库存在二天天以上的,只要二天里的计划变动不大,用一天去MILK RUN,一天作缓冲库存,手工一样可以操作。如果计划变动频率较高(两天的计划都不稳定),没有共享平台的实时沟通,MILK RUN的变频成本、差错率都会太高,乃至无法操作。
请教一下,JIT和MILK RUN区别在哪里?
多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