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vit_b 于 2012-1-6 11:11 编辑
首先肯定如果能够有标准的量化指标,对于把握ERP项目的实施,提高项目质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过ERP项目涉及到方方面面太复杂,如果通过订单周期、库存周转率这类指标来衡量,对ERP项目团队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些都受限于企业的具体情况,而ERP只是一个信息流的载体,管理者是否用的好不光是ERP项目的事儿。个人觉得考察ERP项目是否成功应该从3个角度来看。
1. 项目管理角度:ERP项目的管理也是遵循通用的项目管理的规律的,因此可以利用项目管理领域的通用标准。是否按时按预算完成项目范围规定的任务,项目质量、风险、沟通、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的如何等。和客户公司高层,重要用户的管理都是包括在项目干系人的管理中的。
2. 软件开发角度:首先ERP产品就是一个开发好的软件,我们在项目实施中又做了配置和二次开发,归根结底它还是一个软件产品,可以适用于软件产品的质量规范。这个理论很多,我也不太懂。简单百度下,基本上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这个我觉得和ERP关系不大)。
3. ERP的特有指标:前面说了ERP实际上就是一个软件产品,但是它有它的特殊性。首先它需求复杂,完成的时候大部分通过系统配置实现。这造成我们的需求描述不会像一般软件产品的需求描述那么详细,因此也很难根据需求去准确界定是否达到要求。其次一般的项目需求和用户操作层面的方案来源于用户,但ERP项目解决方案基本由顾问提供建议,因此解决方案的好坏成为决定ERP项目整体质量的根本性因素。所以它除了软件开发的通用规范,应该还有一些特有的指标。对于下面这些指标,每一项都需要分析是否能够定量考察,如果不能定量,也可以通过定性的非常满意,基本适用,不适用,未考虑,不在项目范围内这些选项做问卷评分。
a) 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比如物料编码是不是合理,分类是不是适用;
b) 常用流程的解决方案:如果能列出所有的常用流程,并按行业给出标准流程的指标,则可以和项目实施的流程进行对比
c) 企业特殊需求:企业的特殊需求是否能够满足,满意度如何。
d) 报表:是否提供了必备的报表,质量如何
e) 知识的传递:系统是否用的起来还要看用户是否掌握了必备的知识,系统的支持将来也要靠客户IT团队,因此知识传递是必须考察的一方面。项目执行过程中尽量指导用户去完成各种任务,而不能是顾问自己全都搞定。
这个问题太复杂,考虑了一周也只是想个框架,再不发就赶不上发奖了,呵呵。以上纯属虚构,请勿见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