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谈话时巧用谐音法的妙处真可谓是功力无穷,而颠倒词序法则可以增强语意,使交谈语言更加深刻,从而取得戏剧性的说话效果。 于右任的书法享有盛誉,一向被称为“于体”,但他平日不轻易赠与别人。一次,一个人求字,于老先生不想给他,无奈他一直要求,只好写下了“不可随处小便”几个字,满以为这样的话登不了大雅之堂。谁知过了几天,那位求字者拿着裱好的条幅,来向于老道谢。于老把条幅展开一看,正是自己亲笔所写的,只不过变成了“小处不可随便”,真是一句精辟的格言。这位求字者就是采用颠倒词序的方法,使于老这一句本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话,变成了一句具有深刻哲理性的语言。
 颠倒词序,可以改变语意,使交谈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发展。
 一九四九年九月,云南解放前夕,蒋介石令沈醉枪杀进步学生并逮捕了九十余名爱国主义人士,正准备起义的云南省主席卢汉急忙打电报给蒋介石陈说利害,为这批民主人士说情。蒋的回电是:“情有可原,罪无可遣。”(遣在这里是逃避的意思)卢汉十分着急,把电文给李根源先生看。李先生看后,把词序改成:“罪无可遣,情有可原。”在昆明的军统头目阅读电文后,以为蒋介石“恩威并举”,于是这批爱国民主人士得救了。后来蒋介石得知此事,气得火冒三丈。他怀疑秘书记错了自己口授的电文,又不能排除自己搞“颠倒”了“语序”,只得骂几声“娘希匹”罢了。
 古今中外许多名句格言,都是运用颠倒词序法,以增强语意的表达效果。郭沫若说:“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书读死。”林肯说:“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这些格言,就是变换某些字词,使语言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含义。
 实践表明,在一定的情况下,采用颠倒词序的方法,能更好地表达人们需要表达的内容。但如果是在谈话时,重复几次谈一个话题,发表一个观点,虽然有强调说明的作用,但多半因为没有新意而会使听众生烦。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里就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
 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带着更大的悲伤。她向人诉说:“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雪天野狼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她儿子被狼咬死,大家曾表示同情,但祥林嫂不断重复这几句话,就使大家表示出冷淡的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