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ang2049

卡耐基口才学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7
六级虎吧徽章
日期:2009-03-30 21:56:32
81#
 楼主| 发表于 2006-9-19 23:38 | 只看该作者
  亨利·毕丘在耶鲁大学发表有关演说时说:
  人们经常问我:“你是不是认为,向一大群人演说,要比向一小群人演讲更有意思?”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可以向十二个人发表精彩演说,和我向一千个人演讲的同样精彩,只要这十二个人能够围绕在我的身边,紧紧地靠在一起,彼此可以碰到对方的身体。但是,如果一千个人分散开来,每两个相隔四尺之远,那就象一间空无一人的房子一般糟糕。所以把你的听众紧紧聚集在一起,你只要花一半的精神,就能令他们大为感动。
  一个人置身于大众之间时,很容易失去自我的感觉。他成了群众中的一个成员,比他单独一个人更容易受到影响。
  人们成为一个整体时,你很容易使他们发生反应,相反的,要使个人有所反应则比较困难。比如,男人上战场时,一定会作出世界上最危险及最不顾一切后果的行动……他们希望大家聚成一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家都知道德国士兵们上战场时,彼此要紧紧握住同伴的手不放。
  群众是一种很奇特的现象。所有规模庞大的运动及社会改革,都是经由群众的协助而推展开来的。所以,在演讲中,群众对你的演讲成功与否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你不能充分利用群众,那么你的演讲将注定要失败。
  如果我们要向一小部分人演讲,就应该去找一间小房间把听众集合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要远远胜过他们分散在宽阔广大的大厅里。
  如果你的听众坐得很分散,那么就请他们移到前排来,坐在靠近你的位子上,你一定要坚持他们移过来,然后才展开你的演讲。
  除非听众相当多,而且确实需要演说者站在讲台上去,否则不要那样作。你要下台去站在他们身边,和听众亲切的打成一片,使你的演说和日常谈话一样。你就容易取得成功。
  演讲场所的环境对演讲者能否引起听众共鸣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7
六级虎吧徽章
日期:2009-03-30 21:56:32
82#
 楼主| 发表于 2006-9-19 23:38 | 只看该作者
  在演说过程中,氧气是极为重要的基本要素。不管是如何动人的演说,或是音乐厅中如何美丽的女高音,都无法使置身于恶劣空气中的听众保持清醒。因此,在演讲的过程中,如果可能的话,应请听众们站起来休息两分钟,同时把窗户全部打开。
  灯光是影响演说成功与否的另一要素,除非你是在一群人面前表演魔术,否则,应尽可能让房里光线充足。要在一个象热水瓶内部那样半明不亮的房间里激发听众的热烈情绪,就如同想要驯服野鹌鹑那般困难。
  如果你看过著名制片家比拉斯可有关舞台制作的著作,你将会发现,一般演说者对于正确灯光的重要性,可说是连一丝一毫的观念都没有。
  应让灯光照在你的脸上,因为人们希望看清楚你。产生在你五官上的那种微妙变化,是自我表现的一部分,而且是最为真实的部分。有时候,这种表现更甚过你的言语。如果你站在灯光的正下方,你的脸孔可能会产生阴影,如果你站在灯光的正前方,你的脸上一定会有阴影。因此,在你站起来演讲之前,先选定一个能替你带来最有利的光线的地点,岂不是很聪明的行动吗?
  千万不要躲在桌子后面,听众希望看到演说者的全身,他们甚至从座位上探头出来,希望能把演说者的整个人看清楚。
  某位好意的人一定会替你预备一张桌子、一个水壶和一个杯子,但是,如果你的喉咙很干,捏一点盐含在口里,或尝一点柠檬,就会使你的唾液再度流出来。
  你最好不要水壶或杯子,最好不要放置在一般讲台上的那些毫无用处且又难看的废物。
  同样的理由,一名演说者也应该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背景。
  在卡耐基想来,理想的布置应该是完全没有家具的。在演说者的后面应该不应有任何足以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东西,而他的两边也不应有任何东西,也就是说,除了一幅深蓝色的绒布幕之外,什么东西也不要。
  但是,一般演说者的背后通常都有些什么东西呢?地图、图表及桌子,也许还有很多积满灰尘的椅子相互叠在一起。这会造成什么结果呢?一种粗俗、凌乱及不调和的气氛。因此,你最好要把没用的东西清除掉。
  卡耐基认为,演讲中最重要的是人。因此,应该让演说者很突出地表现出来,要象少女峰白雪覆盖的峰顶与瑞士的蔚蓝天空相互辉映那般突出。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7
六级虎吧徽章
日期:2009-03-30 21:56:32
83#
 楼主| 发表于 2006-9-19 23:39 | 只看该作者
  不管是听众或是观众,他们都无法也不愿意抗拒望向移动物体的那种诱惑。演说者只要能够记住这一真理,那么,他就能使自己免于一些困扰及不必要的烦恼,尽快地把听众融入讲演之中。
  可以克制自己,不要玩弄自己的手指、拨动衣服或者作些能减少别人对他的注意力的一些紧张的小动作。有一次,有位很有名的纽约演说家在演说时,用手玩弄着讲台上的桌布,结果听众们全都专心地望着他的手,足足有半小时之久。
  如果可能的话,演说者应该把听众的座位作适当的安排,使他们不会看到迟到的听众进来,如此可以防止他们分散注意力。
  通常,演讲者都不允许舞台上放置红色的鲜花,因为它们会吸引太多的注意力。那么,演说者又怎能会允许在他演说时,让一个活动不停的名人面对观众坐着呢?他们不应该这样做,只要稍微聪明一点,就不应该这样做。
  演讲时保持良好的姿态,对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从而融听众于演讲中,引起他们共鸣也有积极的作用。
  演说者在演说之前,不要坐着面对听众,而应以崭新的姿态到达会场,这样比听众眼中的老形象要好一些。
  但是,如果我们必须先坐下来,那么,我们就要十分注意我们坐的姿势。你一定看过别人四处张望找空位子的情形,那很象一头猎犬在找一处可让它躺下来过夜的地方。他们到处张望,当他们真的找到一张椅子,他们就会加快脚步跑上前去,然后就象一个大袋般把自己的身体猛地放到椅子上去。
  懂得坐下艺术的人,先用脚背碰一下椅子,然后使头部到臀部轻松地维持直立的姿势,在完美的控制下,使自己缓缓坐下去。
  我们前面说过,不要玩弄你的衣服或你的首饰,因为这样做会使听众分散对你的注意力。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这样做会给人一种懦弱且缺乏自我控制力的印象。任何不能增加你演说分量的动作都会减少听众对你的注意力。没有任何动作是不会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所以,您必须以一种平静的状态站着或坐着,控制你自己的身体,这将使听众对你产生一种有心理控制力、泰然自若的感觉。
  当你准备站起来向听众发表演说时,不要急急忙忙地开口。这是业余演说家的通病。先深深吸一口气,望着你的听众大约一分钟的时间,使听众之间的嘈杂声或骚动停下来,等到一切平静为止。
  你的双手应该如何处理呢?忘掉它们。如果它们能够很自然地下垂在身体两侧,那最理想了。如果你觉得它们就象一大串香蕉似的,千万别认为没有人会去注意它们,或是人们对它们没兴趣。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7
六级虎吧徽章
日期:2009-03-30 21:56:32
84#
 楼主| 发表于 2006-9-19 23:39 | 只看该作者
  它们最好能轻松地下垂在你身体的两侧,这样才不会受到注意。即使是最吹毛求疵的人也不能批评这种姿势。此外,当情况需要时,它们还能自然而不受妨碍地摆出各种强调性的手势。
  有关演讲姿势的所有著作,十分之九都是废物。而且不只是浪费好纸张及好油墨而已。从书上学来的任何姿势,很可能都是一大浪费,你要想学会有用的姿势,只能自己去揣摩,从自己的内心,从自己的思想,从你自己对这方面的兴趣中去培养。有价值的手势就是你天生就会的那一种。一盎司的本能比一吨的规则更有价值。
  卡耐基比喻一个人的手势,就如同他的牙刷,应该是专属于他个人使用的东西,人人各不相同,只要他们顺其自然,应该每个人的手势都各自不同。
  不应该训练两个人采取完全相同的手势。你可以想象,个子修长、动作笨拙、思想缓慢的林肯,和说话很快、个性急躁的道格拉斯使用完全相同的手势,那真是荒谬无比。
  据曾经和林肯共同执行法律业务并且替他撰写传记的贺恩登说:“林肯用手做手势的次数,不比他用脑袋做姿势多。
  他经常使用后者,用力如此这般地甩动头部。当他企图强调他的某种意思时,这种动作尤其有意义。有时候这个动作会猛然顿住,仿佛把火花飞溅到易燃物上。他从来不象其他的演说者那般猛挥手势,好象要把空间劈成碎片,他从来不进行舞台效果的行动……。随着演说程序的进行,他的动作愈来愈自由而且安然自在,最后达到优美的程度。他拥有完全的自然感和强烈的特点,因此他也就显得尊严高贵。他看不起虚荣、炫耀、造作与虚伪……,当他把见解散播于听众的脑海中,他右手的瘦长手势很有强调意义。有的时候,为了表示喜悦与欢乐,他会高举双手,大约成五十度的角度,手掌向上,仿佛渴望拥抱他所喜爱的那种精神。如果他所要表现的是厌恶的情绪,例如谴责奴隶制度,他会高举双臂,握紧双拳,在空中挥舞,表现出真正崇高的憎恶感。这是他最有效果的手势之一,表现出一种最生动的坚定决心,显示他决心把他痛恨的东西拉下来,丢在灰尘中践踏。他决不会把某只脚放在另一脚之前。他绝不会扶住或靠在任何东西上支撑身体。在整个演说过程中,他只对姿势与态度作少许的变化。他绝不会狂喊乱叫,也不会在讲台上来回走动。为了使他的双臂能够轻松一点,他有时会用左手抓住外衣的衣领,拇指向上,剩下右手可自由地做出各种手势。”著名雕塑家圣高登斯把他的这种姿态雕成一座雕像,竖立在芝加哥的林肯公园。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7
六级虎吧徽章
日期:2009-03-30 21:56:32
85#
 楼主| 发表于 2006-9-19 23:39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林肯的方法。罗斯福则比林肯更有活力、更激昂、更积极。他的脸孔因为充满感觉而显得生气蓬勃。他握紧拳头,整个身体成为他表达感情的工具。政治家布莱安经常伸出一只手,手掌朝天。葛雷史东经常用掌拍桌子,或是用脚踩地板,发出很大的声响。罗斯伯利习惯高举右臂,然后以无比的力量猛然往下一带。所有这些都重要,不过首先需要要求演说者思想与信念具有相当的力量才行,这样才能使演说者的姿势强而有力,显得自然,从而引起听众共鸣。
  不要重复使用一种手势,否则会令人产生枯燥、单调的感觉。手势不要结束得太快,如果有人用食指强调人的想法,一定要在整个句子中维持那个手势。一般人都会忽略这一点,这是很普通但也是很严重的一项错误。这种错误会消弱你所强调的,而相形之下,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反而变得仿佛很重要,而真正的要点却显得不重要了。
  当你在听众面前进行演说时,应只做出那些自然发出的手势。但当你练习时,如果必要的话,强迫你自己做出手势。
  在强迫你自己这样做时,将显得如此清醒而刺激。不久,你的手势将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卡耐基认为,在谈判中,除了注意手势之外,还要注意谈判中的态度问题。他说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有赖于谈判者的态度。良好态度会在谈判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真会出乎你的意料,但你确实成功了。
  当你陈述自己的理由时,彬彬有礼的微笑,温和大度的语气,随便而亲切的动作,都会美化你的每一次谈话,使对方在接受你的良好态度的同时,也以类似的心态接受了你在谈判中的要求。
  为什么现在公司里公关部主任多是小姐而非先生呢?小姐温柔漂亮,未谈话已先笑,首先在心理上使你感到了亲切,然后再温言软语,细细陈述,你在不知不觉中已连连点头了。
  这就是态度的魅力。
  当我们准备谈判时,在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之后,不妨预先来检查一下自己的态度、设想和自己有可能面临的尴尬问题,然后设计一下自己的语言、动作,这样,可以做到有备无患,避免在仓促之中出错,这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7
六级虎吧徽章
日期:2009-03-30 21:56:32
86#
 楼主| 发表于 2006-9-19 23:40 | 只看该作者
二 灵活机智应变
  卡耐基曾经说过,掌握神奇机智的语言应变技巧,无论是对演讲还是对于谈判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讲演或谈判中,自嘲往往具有奇妙的作用,它是机智应变语言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谓自嘲,即自我嘲弄。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是嘲弄自己,而潜台词却另有韵味。因此,自嘲在交谈中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和使用价值。
  别人有事求你,你想拒绝,明言拒绝,会让人难堪,而运用自嘲,委婉拒绝,既表达了自己的拒绝意图,又会使对方乐于接受。
  有一次,林肯在某个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指出自己不是一个编辑,所以他出席这次会议,是很不相称的。为了说明他最好不出席这次会议的理由,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个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
  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她说:‘当然你生就这副丑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呆在家里不要出来嘛!’”大家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哑然失笑。
  在交谈中,当对方有意无意地触犯了你,把你置于尴尬境地时,借助自嘲摆脱窘境,是一种恰当的选择。
  五十年代初,美国总统杜鲁门会见十分傲慢的麦克阿瑟将军。会见中,麦阿阿瑟拿出烟斗,装上烟丝,把烟斗叼在嘴里,取下火柴。当他准备划燃火柴时,才停下来,对杜鲁门说:“我抽烟,你不会介意吧?”
  显然,这不是真心征求意见,在他已经做好抽烟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对方说他介意,那就会显得粗鲁和霸道。
  这种缺少礼貌的傲慢言行使杜鲁门有些难堪。然而,他看了麦克阿瑟一眼,自嘲道:“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一个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
  由此可见,当令人难堪的事实已经发生,运用自嘲能使你的自尊心通过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护,并且,还能体现出说话者的大度胸怀。
  人们在有些时候因某些事不尽人意而烦恼和苦闷,说出去必会惹人笑话,运用自嘲,既可宽慰自己,又能避免别人笑话,可谓一举两得。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7
六级虎吧徽章
日期:2009-03-30 21:56:32
87#
 楼主| 发表于 2006-9-19 23:40 | 只看该作者
  清代乾隆年间,九十八岁的广东考生谢启祚仍参加了乡试。主考官点名时,劝他回家抱孙子算了。无奈谢意志坚决,非考不可。老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中举。老先生悲喜交加,特作了一首《老女出嫁》诗以自嘲:
  “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
  照镜花生面,持镜雪满头。”
  在与人交涉事情,尤其是谈判时,由于对方要价太高,企望太大,而使谈判面临搁浅时,运用自嘲,有时可收到以退为进的效果。
  某地蔬菜公司一位科长到外地调运蔬菜,卖方想趁机捞一把,因而报价很高,双方僵持不下。眼看市场供应就要脱销,心急火燎的科长却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自嘲地说:
  “其实,你们把我看高了,我不过是个小科长,还是个副的,手里能有多大权力?再说,天气这么热我花大价钱办一笔赔本的买卖,这个责任我担得起吗?”
  他的这番自嘲,不但使指望过高的卖主们大为泄气,而且对他的“苦衷”还产生了同情。最后终于妥协,降低了价格。
  在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和艰难之后,常会有人对自己的命运发出深切的感叹。运用自嘲感叹人生,常能收到深切动人的语言效果。
  与孙中山、陈少白同被清政府视为“四大寇”之一的杨鹤龄,民国成立后隐居澳门,自号“四冠堂老主人”。他曾在送给七妹的像片上题字自嘲:“半百留影,鳏寡孤独之相。七妹惠存,四兄持赠。”寥寥数语,凄切沉沉。
  在一些场合,运用自嘲可以增添情趣,融洽气氛。
  一位丈夫要出国深造,妻子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到那个花花世界,说不定会看上别的女人呢!”
  丈夫笑了,调皮地说:“你瞧瞧我这副尊容,瓦刀脸,罗圈腿,大眼泡,招风耳,站在路上怕是人家都不看呢。”说得妻子扑哧一笑。丈夫的自嘲,隐含让妻子放心的意思。这比一本正经地发誓,更富有诗意和情趣。
  自嘲运用得好,可以使交谈平添许多风采。如果用不好,会使对方反感,造成交谈障碍。自嘲要审时度势,相机而用,不宜到处乱用。比如,对话答辩、座谈讨论、调查访问等,就不宜使用自嘲。此外,自嘲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具有积极的自嘲,包含着自嘲者强烈的自尊、自爱。自嘲不过是当事者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交谈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7
六级虎吧徽章
日期:2009-03-30 21:56:32
88#
 楼主| 发表于 2006-9-19 23:40 | 只看该作者
  妻子、朋友、亲戚有时会开玩笑似地揭你的“短”,弄得你有点下不来台。你想默认会觉得窝囊,想还口又觉得口吃。
  这时,怎样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不妨运用幽默的语言、滑稽的表情和笑料冲淡这尴尬的处境,活跃气氛。这也是语言机智应变的技巧之一。
  显然,设法改变处境比保持沉默要主动,但有一点应当明确,那些“揭短”的人通常是你的配偶、亲友,你不能采用气愤的话予以还击,而幽默的解嘲是最好的办法。
  在对付“揭短”时,尤其要注意:
  第一,尽量不认为他人别有用心。如果我们神经过敏,对别人的每一句话都琢磨一番潜台词、话外音,那就会自寻烦恼。因为在许多场合,对方往往是脱口而出或即兴联想的玩笑话,根本没想到会伤害你。
  第二,不可反唇相讥。有人听不得半句“重话”,动辄连珠炮似的反讥,常因此挑起唇枪舌剑,使良好的关系破裂。一般说来,开玩笑的人若是得到严肃的回报,脸上常挂不住。所以,我们不能为笑话失去一个朋友,甚至给人留下心胸狭窄的印象。
  第三,遇到人“揭短”,如果羞怯万状,既不能正常地保持沉默,又不能机智地改变处境,以至失态,那就显得有些“小器”了。而保持泰然自若的风度,暂时把“揭短”抛置一边,寻找别的话题,或点起一支烟,端起一杯茶,转移别人的视线等,才是上策。
  当然,最佳方案是急中生智和具幽默感。一位作家刚发表一篇小说,获得了赞誉之声。另一位作家却不以为然,跑去问他:“这本书还不赖,是谁替你写的?”他答道:“哦,谢谢你的称赞,不过,是谁替你把它读完了?”幽默的回敬,对“揭短”者也是一种应付之道。
  卡耐基总结在谈话中,有意说错话也是语言应变的技巧之一。人们说话交谈,总是尽量避免出现差错。可是,在某些情况下,有意地念错字,用错词语,却有神奇的功效,能丰富语言的表现力,使人的谈吐生辉。
  故意把话说错,有时是为了蓄势布阵,待对方批评指正时,再借题发挥,给予回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7
六级虎吧徽章
日期:2009-03-30 21:56:32
89#
 楼主| 发表于 2006-9-19 23:41 | 只看该作者
  过去有个药铺老板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点上香向菩萨祷告:“大慈大悲的菩萨,愿您保佑男女老少都多病多灾,我好发一笔大财!”这话被一个下人听到了。不久,老板的母亲得到了痨病,躺在闲上哼哼叽叽的,下人对老板说:“这下老太太病得不轻,这全是托菩萨的洪福!”老板听了大怒。下人说:“老板息怒,您不是求菩萨保佑男女老少都得病吗?这下菩萨显灵了。”老板哑口无言。
  一个小伙子向一老人问路:“喂,离城还有多远?”“500拐杖。”“距离应该论里呀,怎能论拐杖呢?”老人答:“论理你得喊我大爷!”
  一位教师给学生讲“灾梨祸枣”一词,首先用望文生义的方式曲解示错:“看来梨枣都有毒,吃了会生灾招祸。”稍有生活常识的学生都会感到此说不合情理,但一时也说不清楚它们确切含义。到了学生急欲求知的时刻,教师再揭开迷底:“这个成语说的是滥刻无用之书,使用来做雕板的梨树枣树都跟着遭殃。”如此一来,学生豁然开朗。
  在讲演或会话中,一个话题往往不会贯串始终,中途转换是司空见惯的事。那么,在何种情况下需要有意转换话题呢?一般说来,有这样几种:会话出现冷场;谈话内容枯竭,会话难以维持;有人失言或出现意外的尴尬局面;产生不同意见,不便争论、不必争论或不想争论;原话题无积极意义,低级趣味,或可能伤及他人;交谈一方对正在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甚至有厌恶情绪;
  在讲演或会话中,如果出现了冷场、尴尬局面,或谈话触及他人隐私、隐痛的时候,卡耐基认为不要再继续谈下去了,要立即转换话题。那么,具体在什么时候转换话题呢?
  其一,在交谈中出现危急状态时,应立即转换话题。转换话题可根据当时的情景、你身边的物什等为话题去转变,但必须得做到“巧”。例如,三国时,一次,曹操与刘备饮酒。
  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立时一惊,手中所持箸,不觉落于地上。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何畏雷乎?”刘备曰:“圣人迅雷风烈之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之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下疑刘备。刘备在惊慌落箸之后,机敏地巧用天气变化,把谁是英雄的话题岔开,转移了曹操的注意力,才化险为夷。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7
六级虎吧徽章
日期:2009-03-30 21:56:32
90#
 楼主| 发表于 2006-9-19 23:41 | 只看该作者
  其二,在交谈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以以假乱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巧妙地改换话题。
  例如,明初,有一知府姓曹,自称曹操后代。一日,他去看戏,正逢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赵生把曹操的奸诈阴险表演得维妙维肖,曹知府见自己祖先被辱,不觉大怒,当即派差役传赵生治罪。
  差役欲带赵生,赵生不明其故,差役告之,赵生即随差役进府。曹知府见赵生昂然而来,拍案喝道:“尔等小民,见本府怎不下跪?”赵生瞪眼回答道:“大胆府官,既知曹丞相前来,怎不降阶而迎?”曹知府气得脸色铁青:“你,你,谁认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戏假扮的!”赵生冷笑一声说:“哼,大人既知我是假扮者,又为何当真,欲将我治罪呢?”曹知府只好放了赵生。
  其三,谈话中,提出一个更新鲜有趣的话题,利用好奇心理,就可以把对方的谈话吸引过来,岔开原来的话题。
  如孩子看到火车,常常会问:“妈妈,火车为什么跑得那么快?”这个问题一句半句讲不清楚,你可以说:“是呀,火车跑得可快了!过几天带你去姥姥家,咱们就坐这么快的火车。”孩子多半会高兴地拍着小手,数说起去姥姥家的事。
  利用原来的话题,借助邻近内容隐蔽地转移对方的注意中心,由此及彼,以新换旧,也能自然而又机智地转移话题目的。
  比如,某人滔滔不绝地介绍某次展销会上的羊毛衫款式,而你又不感兴趣,那么,可以抓住他说话的间隙,插上一句:
  “那次我也看了,不是还有各种名牌冰箱吗?”这样,就能把话题引到“冰箱”上去。
  说话罗嗦向来为人们所讨厌,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特殊气氛中,“罗嗦”几句也无防。
  巧妙地运用罗嗦语言,不但能活跃谈话气氛,增强谈话的趣味,而且还可以使你随机应变,接受一些正常语言无法胜任的舌战。
  在一对新人的婚礼上,宾客们指着新娘问新郎:“这位是谁呀,也不介绍介绍?”新郎略思片刻,顺口答道:“她是我丈母娘的大女儿,也是我妈妈的大儿媳妇。”
  两句罗嗦话,说得宾客们哄堂大笑。按常理,像这样的问话,可简练地回答:“她是我妻子。”而新郎却采用罗嗦语言绕了几个圈子,一下子使婚礼的气氛活跃起来。
  当你处在极为窘迫的境地时,不妨罗嗦几句,它可帮你摆脱困境。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TOP技术积分榜 社区积分榜 徽章 团队 统计 知识索引树 积分竞拍 文本模式 帮助
  ITPUB首页 | ITPUB论坛 | 数据库技术 | 企业信息化 | 开发技术 | 微软技术 |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 IBM技术园地 | 行业纵向讨论 | IT招聘 | IT文档
  ChinaUnix | ChinaUnix博客 | ChinaUnix论坛
CopyRight 1999-2011 itpub.net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未成年人举报专区 
京ICP备16024965号-8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151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14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