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帖由 mengxc 于 2004-7-10 18:24 发表 ![]()
个人认为物料编码,要根据物料编码需要影响的范围来确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域来进行一种取舍,是否将编码作到最细。粗细程度对实施进度和难度会成倍增加的。
编码除了在库存、成本、采购等应用外,还被产品结构和质量等系统应用。如果单单的解决库存的库存资金问题,可以将相同国标但规格不同的小螺钉编一个编码来管理,因为他的资金没有任何差别。但这个螺钉如要在设计图纸中出现,并将会根据图纸属性进行发料,图纸中必须是最明确的物料信息,会有一个明确的物料编码,不能有任何歧义。则这个时候物料编码就必须是明确的物料编码,而不能将不同规格的编码混为一个,除了规格还有等级、热处理方式等一些附加属性。例如螺钉的镀锌、镀骆属性,在图纸上会明确表明,在发料时就不能发一个普通螺钉,在查找库存备料时也不能查找普通螺钉。
这个还与质量管理相关,如果说普通螺钉和镀锌的可以通用,随便找一个就行,则库存根本也不要区分这两种。但如果它关系到整个产品的质量,则不会这么随意,某一天它发生了断裂,谁的责任?
要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域来确定本次要细化到的深度,当然细化到最细是最好的了。但整个物料编码的数量就会数量级的增加。
这个问题的解决个人认为可以借用服装、鞋业的解决方案,尺码、颜色、等级等属性会做为服装编码的瓶颈,五金类业一样,等级、规格、热处理方式等。
采用 基本物料编码 + 属性定义码 + 属性编码
当然这时的物料编码将不是唯一的了,物料将由《基本物料编码 + 属性定义码 + 属性编码》确定,同时会有多个属性定义码和属性编码
纯个人观点,不当请指正。
虽是个人观点,但相当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