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 powerfly
其实,精确的到货时间确实很难做到,但是可以看到有些企业已经在努力了,例如anji tnt就选了笛卡儿的运输计划软件。(笛卡儿中国关门以后,还在不在用请大侠们告知)。当然,无论如何完全准确的到货时间即使在发达的北美汽车零配件物流中也是不容易达到的。所以出来我们平时可以看到的实际库存以外,我们在管理中还可以看到另外一种库存——时间,其实谁也没胆子让GM生产线停车,(记得1分钟多少钱吧),因此即使是ANJI-TNT和通汇的milk run计划中,也是有时间缓冲的。只是相对于没有精益管理的时候,大大减少了。所以早也不会太早,晚也不会太晚,都在可以控制的范围。精益生产也是在库存和生产的平衡中循序渐进的。
对你第二点也是有保留意见,其实在汽车供应链上,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向精益生产方向努力,零配件厂商也不例外,在只有大众一个整车客户的时候,你的观点可能在某种程度是对的。但是目前零配件供应商,往往要供应十家左右的整车厂,按照传统生产观念,生产尽量稳定,不轻易换线,可以让换线的成本最低。但是按照精益生产和约束理论的观点,我们需要在库存成本和换线成本之间权衡,究竟什么是正确的经济批量?当然汽车零配件企业大部分是离散制造企业,通用设备多,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经济批量,但是make to order一定会取代传统的make to stock。
通用这样的企业是很少,但是类似MILK RUN的思想却是可以广泛应用的,例如一个规模并不大的零散连锁企业,原本是各供应商送货到门店,但是他们提出了以类似MILK RUN的方式到供应商取货(当然零售没有那个“奶瓶”——汽车零配件的料架),以此一方面降低了供应商送货的成本——原本要到多家门店送量非常少的货物;另外零售商也得到了降低缺货率的目的,还可以收物流费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