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QAL 7.3产距时间
——宛若指挥棒的节拍
NPS的标准作业强调的是,要使生产现场的作业规律化,达到生产活动的稳定。所以,标准作业也是现场生产效率改善及主管管理的依据。因此可以说没有标准作业就没有改善。所有的改善都是从标椎作业开始的。
前文也谈到,NPS的标准作业,与一般公司使用的操作程序书等以个别制程为说明对象的标准化文件是不同的,后都在NPS的体系内,称之为作业标准。
标准作业是为了将作业人员、制程设备的布置及物流过程等问题作最适当的组合,以有效地达成生产目标,而设立的标准化文件。标准作业的应用,可以说是NPS的一大特征。标准作业的制定是生产线上现场主管的职责,这与一般由办公室文秘人员起草的文件是不同的。标准作业是现场管理者自行制定,用来作业指导作业人员用的。由于是自己制定,因而执行标准作业的积极性也较高,同时也随时准备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对它进行改进。因为,NPS的标准作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必须依照市场需要量的变化,经常作改变及改善,来达成目标。
标准作来的设立要先掌握三个要素:产距时间作业顺序、标准手持品,缺一不可。
标准作业的第一个要素---产距时间,是一般生产理念中所没有的。产距时间的定义,是以市场一天或一个月有确定订单的需要数,除以作业人员一天或一个月的效工作数而得。
所谓有效工作时数是指一个作业员上班一天时间加除每天班前会、休息、吃饭及打扫现场时间后的实际工作时数。举例来说,从上生8点上班到下午5点下班,上班时间共为9小时,若每天班前会5分钟,上午休息一次10分钟,中午午餐30分种,下午休息10分种,归生打扫5分钟,那么一天的有效工时就是8小时。又假设现在市场每天的需要量是1000台,那么产距时间就是8小时除以1000台,每台为28。8秒。也就是,生产线应当要每隔280。8秒生产一台产品,如此一天结束之后就可以达到市场的需要量了。
产距时间从定义上来看,完全受到市场需要量及有效工时变化的影响,是一种目标时间,也是人为制定的。假设现在每天的需求量降为500台,那么产距时间就变为57。6秒生产一台产品。由此可见,产距时间与工帮内现场实际的产出周期时间及有多大生产能力、多少作业人数一点关联都没有。一般人很容易将产距时间与实际的生产周期时间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
聪明的读者,若能明了产距时间的定义,也就可以了解产距时间的重要性。NSP的现念就是不过量生产,也不建立库存。放多人都能够明了这个理念,但是,在生产现场实际操作,到底该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关键就在于产距时间。因为产距时间就是以市场有订单能够卖得出去的量计算出来的。因此,现场里每一个生产单位,都必须依照此产跟时间来安排生产,不可有生产越多越好的观念。否则,整个工厂的生产步调就全部乱了,在制品库存大,以及搬运、等待种种浪费也会因此而生。
产距时间就像是交响乐团指挥的指挥节拍一样,整个乐团的乐手都必须依照指挥的节拍演奏,才能奏出定美的曲子。如果各奏保的调子,那不是变成噪音了吗?所以,生产现场的生产活动也是要按产距时间来组织,才能达到完美的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