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再谈一下
感谢fengzizi999的回答。后来又思考了一下,发现自己一开始思路就没清楚,现在再整理一下。
Milk Run其实解决的是供应商频繁自主送货导致物流成本上升的问题。通过一家3PL的统一运作能很好地降低这个成本。大家的讨论也大多集中在这一点上。其实我一直在希望从Milk Run产生的条件来分析Milk Run,特别是供货方式方面的设定。
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定义“JIT replenishment”。我个人认为"JIT replenishment"就是要求供应商能够随时根据工厂的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物料送到工厂里。这就要求:1)供应商离工厂不是太远(否则不可能达到规定时间的目标),2)供应商必须保证这种物料在供应商那里是不能缺的(stock out的概率必须在1%以内),3)供应商要能非常及时得对工厂的交货信息发出回应,能随时知道供货情况(最好供应商与工厂有系统上的连接)。这3个要求非常苛刻,因此决定了能进行JIT Replenishment的物料很有限。这是因为工厂一旦为某种物料采用了JIT Replenishment,就意味着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里(自己的工厂里或者在VMI Hub)就不放这种物料的库存或者放很少的库存。工厂完全相信供应商能管理好这种物料并保证不会缺料。所以,据我所知,现在一般工厂采用JIT Replenishment的物料一般都是C-class物料。从系统上讲,一般采用JIT Replenishment的物料就会在MRP里设为“Turn Key",也就是说Order Drop的时候不会再去check这些物料的库存情况了。而对于A-Class和B-Class的物料,工厂一般都会采用VMI hub和自己放库存方法,因为这样对于工厂的供料来说是最安全的。当然,不能排除有的供应商能把A-Class和B-Class的物料也做到JIT Replenish,这完全是要看工厂和供应商之间的协调和信任了。
根据上面的结论,我认为Milk Run产生的环境应该主要就是一家工厂有多个采用JIT Replenishment的供应商。因为JIT Repleinshment的特点就是送货频繁,如果有好几个相距不远的供应商都在这样做的话,3PL就有了发挥的余地。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分析Milk Run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就只要分析JIT Replenishment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就可以了。
从汽车行业来说,总装厂周围大多是这个厂的配套厂(距离都不远),产品供应也是唯一的,这样就为JIT Replenish提供了条件。我觉得除了常规的C-Class能在汽车行业使用JIT Replensih, B-Class也是可能的,只要供应商能取得工厂的信任并把提供高质量的供货水平(我觉得这种供应商需要和总装厂的系统紧密链接,这样才能保证物料的及时供应)。但总体来说,Milk Run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对于电子行业来说,大家也分析了,一般电子元器件都是通用的,不是单一供货的,元器件工厂也不会单为了一组装家厂就开一个配套厂,而且国际市场元器件的供应也一直不是很稳定,这都决定了电子行业的供应网络是比较分散而且是风险很高的,这也就导致了电子行业不会太多实行JIT Replenishment。所以Milk Run的机会有限。
我倒是认为在零售领域,Milk Run的机会很多。因为在零售领域,JIT Replenishment的应用度很高。供应商通常都会在各大连锁超市的网络节点上设置一些成品仓库,为了改变以前供应商自己供货的状态,连锁超市会安排一个3PL负责每天从各个供应商那里提取货物并分发到各个超市。据我所知TESCO已经在这样操作了,项目的名称叫"Factory Gate Pricing", 意思就是让所有供应商把货物的报价都改成出厂价,TESCO将直接到这些供应商那里提货并安排配送。
以上的分析希望得到大家的讨论和批评,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