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初由 fengzizi999 发布
[B]欢迎fourshallot的经验交流,我们也给佳能做MR,不过是日通的分包方,fourshallot说的情况是从主机厂的角度看的,有见地。佳能的MR运作实际也是JIT思想的一部分,作为第三方物流商,我们也有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佳能的MR成本也是比较高的,但应当是阶段性的,浪费不仅仅是操作控制上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规模上的原因,供应商的总供应规模看上去很大,可分散在各线路上还是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做到满负荷很难,几乎很少有车辆做到满负荷运作的,其中的问题很多很多,很难一句话说明白。
解决的方向理论上已经有了,就是共同配送,呵,可能又会有人说概念炒作了。
仅仅靠某个主机厂的规模,使整体运作成本降低到社会平均成本之下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个工厂的分销量能开通低成本的全国零担班线,同样没有哪个主机厂的量能做到低成本的MR,解决的办法只能是逐渐的将N个主机厂的N个供应商整合起来!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无论是通用还是佳能,都无法独自承担。 [/B]
说的有道理〉〉偶也支持这个想法〉〉
但知道为什么SGM的MR就可以做到单独操作〉〉且满负荷么〉〉原因在于汽车零件的体积和重量〉〉就SGM来说〉〉最夸张的料架一辆12米车只能装4个〉〉就可以想象如果要维持正常生产〉〉光是这个零件的运输就需要多少车次了〉〉
这样大体积大重量的物料在汽车的零部件中是家常便饭〉〉有相当一部分供应商每天供应的量就需要好几车〉〉而SGM的MR最早启动的DD路线拖内〉〉更是达到了每天50车次到60车次的规模(1家供应商、全是大的车身零件)〉〉我没做过统计〉〉但根据有经验的人估算〉〉SGM的CC(集散中心)一个月的集装箱发运量就可能远远多于外高桥里一年的量〉〉这就是为什么网上老是有人鼓吹汽车物流是金矿银矿的根本原因(整车的物流现在基本上是业内垄断的)〉〉
使用的车次多〉〉而且是不得不多〉〉占用的仓储空间大〉〉业务本身就是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而SGM的MR成本高的根本原因〉〉其实并不是操作层次的问题〉〉而在于看谁在操作〉〉ANJI-TNT是上汽背景的企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和SGM的裙带关系〉〉而SGM不得不给与高额的合同〉〉换了没有这样背景的企业〉〉还试试看能不能谈到这优惠的合同〉〉这和ANJI-TNT在大众是一样的故事〉〉
还有一个原因就CMC的管理不力〉〉在料箱料架上因为管理造成的浪费实在是非常吓人的〉〉这个纯粹就是SGM的管理问题〉〉
从3PL的角度来看〉〉“共同配送”的概念是相当正确的〉〉主机厂实施物流外包的目的就是要节约成本〉〉所以正常情况下〉〉物流就根本不该是一个厚利的行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有足够的客户量〉〉你才能真正保持主动〉〉面越大〉〉平摊成本就越低〉〉就越有竞争力〉〉
但是这和TH和ANJI-TNT这样的企业还是有差别的〉〉严格来说这样的企业性质不能算是纯粹的物流企业〉〉这样的企业是“汽车厂的辅助企业”〉〉业内内容就是所有汽车厂可以外包的项目内容〉〉除了仓储和运输以外〉〉还有汽车零部件的小总成、汽车零部件的返修、SKD和CKD的集散发运、国产件的集散发运、汽车零部件包装器具的设计制作、甚至是替汽车厂烧饭扫地都是算的〉〉而类似于仓储这样的运作是完全按照该汽车厂模式建立的〉〉要换了个客户〉〉就恐怕一点共性也没有了〉〉
所以说对3PL来说〉〉本人觉得如果您的命不象TH和ANJI-TNT那么好〉〉能傍到一个如此有“力升”的大款〉〉您还是努力把客户网做大的为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