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如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核心银行系统已经与其字面意思有了本质的差异,在如今这个银行IT系统大整合的时代已经被弱化了很多。 现在它已经已经被改名为《新一代业务系统》了,所谓的“核心系统”已经被弱化到仅提供基础产品服务的CORE系统(存款/贷款<账务处理>支付结算<账务处理>),即所谓的“瘦”核心,而将之前纳入到核心系统的公共职能(柜员管理/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客户管理/额度管理/押品管理/账务核算等)抽取出来独立管理,将核心系统逐步解耦,增强系统的灵活性,为应对银行业务的快速变化提供足够的IT系统支撑。
而所谓的“瘦”核心与“胖”核心,个人认为与其应用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大中型银行来说,其本身有足够的技术能力与财力支撑,可以维护大型IT系统群的正常运行,对于他们来说,系统的灵活性,稳定性,快速将业务产品推出市场能力是其主要诉求点,“瘦”核心则成为其现时必然的选择。
而对于现在新开的城市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型,让其维护一套大型的系统群,确实勉为其难,一套大而全的Corebank system则成为其最佳的选择,至少可以迅速开门营业。当然这个大而全的CoreBank System也应该升级后的核心系统,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动需求。
本人为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多年,仅就现时流行的“瘦”核心概念的体会稍作描述。
银行IT系统的发展历程:第一代银行IT系统 -> 大集中1.0 ->大集中2.0
第一代银行IT系统,发展于最早的财税系统,经过多年的信息进步,逐步发展为分行数据集中模式,在特定的时代满足的大部分的市场需求。
大集中1.0时代:是个风风火火的年代,各行物理集中,逻辑集中建设的火热的很。本人有幸参与了一家行的物理集中,两家银行的逻辑集中,体验了那个时代的IT集成厂商的无限风光。(btw,目前IT厂商沦落为卖人头模式,差异之大,天上人间,个中滋味,无以为道)
大集中2.0时代:也就是咱们目前所处的时代。这个时代归根结底是对大集中1.0时代的反思与升华。
在1.0时代,各行的业务都下放在分行层面,各分行业务差异,风险控制等都无法为总行所掌握与控制,在这个时代,个人认为是一个收权,统一对外服务的时代。在此前提下,对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系统架构的理解不够深入,更多的是为集中而集中,导致业务架构及IT架构的灵活度先天不足,而不能应对现在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客户差异化服务,快速的产品推出能力,多样的产品定价,灵活的账务核算等)。
2.0时代更多的是一个业务架构重新梳理的时代,对现有的银行业务需求进行梳理,同时对未来的业务有所预测与展望,重构业务架构,在业务架构的基础上规划银行IT系统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及系统架构。也就是现在“瘦”核心瘦在何方的理论基础。
而在瘦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系统的效率与可维护性。在系统不断拆分与解耦的过程中,必定会导致系统之间的复杂度增加。但这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也许在3.0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而解决了这些现在我们看起来复杂的问题。事实上,通过我们正在进行的新一代系统建设的经验来看,能通过现有的技术架构保证关键业务的处理效率及完整性。
如我所现在服务的这家行,其新一代系统已经完全按照新的业务架构对系统重构,核心系统中的柜员/机构/额度/押品/客户/账务处理等系统全部剥离出来。其中,客户信息的管理完全由ECIF管理,在整个IT架构中,只有ECIF一个客户信息管理点,核心系统作为客户信息的使用方,仅保存核心业务系统处理中所必需的几个关键要素,由ECIF负责同步给核心系统在本地保留副本。为了保证核心系统的稳定性及处理效率,ECIF将核心业务系统所必需的客户信息功能(客户信息同步),也部署在核心系统所在的主机上,由CICS保证系统效率及数据完整性,而不必由应用来处理对账等问题。同样,来自核心系统的产品信息,由核心系统实时通过CICS同步给ECIF,ECIF再为其他业务系统提供实时的产品视图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将必要的功能,通过系统部署的调整,利用系统已有功能来保证交易的效率与完整性。而ECIF其他大量的客户信息维护及查询等,还是部署在开放平台,并在ESB上发布服务。
另外,关于账务核算处理,这个提及核心系统所无法绕开的系统。《新一代业务系统》必将是面向业务的交易系统,与账务无关。传统的核心系统,将账务核算作为核心系统的一个关键子系统,完成交易驱动的会计核算,以保证账务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核心系统不但要负责业务处理处理,还要负责账务核算,约束了产品的快速部署能力,更不能提供多维的核算体系,关键是网点这个直接面对客户的窗口不能专注于对客户的服务,而是以传统的“账户处理是否正确”作为其考核指标(当然不是唯一指标,但起码是重要指标)。
因此,将原“核心系统”中的业务处理与账务核算分离,将是2.0时代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点。在我所伺候的这家商业银行及我公司所实施的新一代业务系统中,已经具体的实现了业务系统与账务核算分离的系统架构模式,通过会计核算引擎,将业务系统中的业务数据通过标准接口发送(可实时/可异步)至独立的账务系统,由账务系统完成账务核算处理及总帐的更新,并负责总分核对/账卡核对/历史核对等功能。这对业务系统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一个大解放。当然这个分离也是可通过系统架构的方式,完成系统之间的效率与完整性保障。
总之,新一代的银行业务系统2.0,将是基于SOA的IT架构理念(这个SOA理念绝对不是忽悠,而是实实在在可以落地的可实施的架构,是对银行IT人员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当然对CIO来说考验更大),对银行业务架构及IT系统架构重构的一个过程,特别是业务架构重构,是对现有业务的重新归纳与调整,对未来业务的预期与展望。在现有国内产品厂商沦为卖人头厂商的时代,只有身处甲方或洋鬼子阵营的同仁们有密切的体验与体会机会,其他类似我们(很不幸)将只有观望,与有限参与的份。
码了这么多字,都在“云”端,纯属个人理解,共同学习,共同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