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转贴——读《我对ERP的认识》有感
读《我对ERP的认识》有感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208次) 时间:2002年04月07日 20:53 来源:Kinghq 原创-IT
精耕细作,把ERP的家史都端出来了。那些说ERP,超越ERP的人,都值得看看——到底对ERP吃透了多少。
借这篇文章的提纲,我也跟一些我对ERP的认识,如下:
APICS字典第10版对ERP的定义如下:
A method for the effective planning and control of all resources needed to take, make, ship and account for customer orders in a manufacturing, distribution or service company.
由于尚未见到对ERP的软件功能的定义,因此无法具体写类似“黄十点”的列表。但基本的功能应该跟这个定义吻合,有些跟“黄十点”相似。
从这个ERP定义以及“ERP系统只是工具”这个认识出发,我认为ERP的投资不能纳入正式经济项目去衡量。原因如下:
首先这是一个运做系统;对于一个运做系统的评价应该基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通过技术经济的分析来做出合理的决策。例如对工艺过程的改善这样的一个运做系统实施,就需要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其次这是一个复杂系统;对于一个复杂系统的收益评价往往很难得到真实全面的评估和计算。比如ERP系统中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如何进行评估和计算。
最后这个系统最终属于资产还是属于成本。属于资产又属于什么资产,其收益如何测算,是否计提折旧;属于成本又属于什么成本,其分摊如何进行,其分析又如何进行(如果那些处理过这个问题的人,请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我现在真不知道怎么处理——难道就只看金额处理么:金额小就做成本,金额大就做资产;财务会计好说,管理会计恐怕不好说)。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作为经济项目进行ROI计算的一个最重要前提就是:成本——收益在时间段上的可测量性。
另外,对于这个系统也只是整个企业系统的一部分;衡量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指标不一定都能很好地分解到一个子系统上去。
对于正式的评价,我倾向于Benchmarking Partners体系。从这个体系,也告诉我们的企业,对ERP上不上就看你的“项目驱动因素”,即目标及目标的衡量指标。如果为追赶潮流,那现实中的新名词很多呀。对于怎么上就看你的“关键成功因素”如何进行合理管理,如何把握整个“互为穿插,不断循环”的过程,实现你的“事务处理指标”。对于怎么运行就看你对整个系统的把握程度(知识转移程度)以及应用水平和后期的持续改进能力及水平了(这一点在评价体系中没有提到;但对企业来说确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尽快实现的问题”。
这句话对企业来说如果从反面来理解,也许将对思想观念有一个深刻影响:“ERP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依靠专业顾问的咨询和服务。但企业必须记住,项目的主人是企业自己,顾问只是在某一时间为你出谋划策,他不可能保证你的成功,也不会为你服务一辈子,所以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顾问的知识学到手,那才是至关重要的。 ”
ERP,就是这样的。我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针对运做,ERP还有其他的很多东西没有涉及。所需要建立的基础活动以及由其倡导的活动也有很多。同时,也有不同的关于运做的观念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企业,你做好准备了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