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xgjj

[精华] 如何选择国内ERP软件(包括台湾)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1
授权会员
日期:2005-10-30 17:05:33
41#
发表于 2003-4-23 12:05 | 只看该作者

RE:

我觉得ERP的选型确实应该非常慎重,弄不好饭碗不保啊!
其实选型阶段对软件的功能匹配性确实应该着重考量!其他比如一个ERP公司发展前景,实施,日后服务,包括升级都要做一个科学的考虑!当然还有参与选型的人员主观的喜好也是非常起作用的!我觉得汉康的产品(比如P2)现在与用友的U8M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性了。U8M总体来说可扩展性优与其他的,同时用友的产品比较齐全,日后做系统集成的成本和代价会相对第点。最主要是用友还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公司,负责任是非常重要!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42#
发表于 2003-5-2 11:5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讨论到现在,看来比较明朗了。在软件系统中解决此问题的无外乎两个办法:一是用多个系统(即多个数据库)分别管理多个工厂(或业务单位),然后做一个集中的系统(可能是一个单独的系统)处理集团公司的业务和资源;二是用一个系统管理多个工厂。
前者适用于大型集团公司。系统的投资和后期的维护成本极高。我以前实施过这样的系统。如果不具备很好的条件(资金和系统维护的技术人员),实施这样的系统架构,很难想像效果会怎样。
后者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可惜国内目前知名的ERP软件很少有这样的解决方案。什么原因呢?在软件中主要是数据结构的问题。如果没有对企业内部制造管理的丰富经验和系统设计经验,很难做出这样的软件。而这一点恰恰是国内大部分以财务软件见长的ERP软件公司的致命缺陷和不足。
可喜的是,国内目前有些在生产管理方面比较强的新推出的软件已经具备了后者的模型。了解一下软件的相关数据模型,大概就可以知道能否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做到这些很不容易哦。还有一个办法是,用一些模拟的数据在软件中跑一下,也大概可以判断能否解决此问题,只是需要用户和软件公司的很好配合,也不容易啊,因为能在短时间内做这种沟通的用户和软件公司都不多。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
授权会员
日期:2005-10-30 17:05:33
43#
发表于 2003-5-4 12:47 | 只看该作者

Oracle

我决得象你这种多组织的结构,Oracle和SAP应该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我最近在学Oracle,感觉他的弹性域完全可以满足你的多组织结构,对多组织的支持是国内绝大多数ERP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他对企业是非常致命的问题!我知道上海有一家叫申鼎的公司,据说在一套数据库中支持多组织,你可以看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44#
发表于 2003-5-4 14:06 | 只看该作者
用友安易的工业版ERP9.1(原安易的产品)加成本管理可以作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45#
发表于 2003-5-4 23:13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老兄的建议我不敢苟同。谁都知道,安易是做财务的。它所谓的工业版最多只有进销存,生产管理基本上还没有概念。生产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我绝对不敢用它。
如果你想证明我说的不对,请告诉我几个典型客户。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2
授权会员
日期:2005-10-30 17:05:33
46#
发表于 2003-5-5 02:5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上的

用友和安易整合之后
用友专注于企业的解决方案
而安易主要是电子政务的解决方案
原来的安易财务已经停止了后续研发
用用友自己的话说是“原安易用户可以升级到用友产品”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2
管理团队2006纪念徽章
日期:2006-04-16 22:44:45会员2006贡献徽章
日期:2006-04-17 13:46:34
47#
发表于 2003-5-5 14:0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cxgjj 发布
[B]我把公司的情况大概介绍一下:
公司组织架构为集团型公司,生产产品为小部件产品,装配类型。
1、公司内部有十个分厂(分厂已用光纤连成LAN),每个分厂生产同一类型不同型号的产品。每个分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基本一样。
2、生产类型为订单式、离散型、生产装配式企业。
3、产品结构很简单,一个产品三十多个零件,除了少数零件外协采购外,大部分零件自己生产。生产工艺也很简单,7--8道工序。
4、企业特点:(1)公司的采购和销售都是总部统一的。(2)每个分厂都是内部独立核算,从原材料到利润(完整的利润中心)。(3)分厂之间存在内部买卖交易(计价),包括原材料和半成品。(4)公司总部想充分调度和利用企业整个资源,如库存、产能等。

现在有两种方案:
1、使用一套ERP系统,将各个公司按厂别分开(作为一个利润中心),二次开发出内部买卖交易模块。但这样系统的风险性高,可扩充性不强(如增加分厂个数)。
2、每个分厂建一个帐套,将各个分厂完全分开。这样调度和利用企业整个资源成问题,并且报表和涉及全企业的查询都要作二次开发。

各位高手:给小弟想想办法????(企业这种独立核算、多利润中心的管理模式不大可能改变) [/B]



多组织,多利润中心核算,在SAP中基本没有多大二次开发,大中国片区软件解决起来或多或少需要开发,若企业销售额已经达到2亿以上,建议改选高等级软件为上策,因对财务利润中心的二次开发,工作量都比较大,且系统升级十分困难,高等级软件弹性解决方案更有利于公司发展需要。

不过选择大中国片区软件,鼎新会好一些,重点把握住顾问服务水平及现场实施时间,不要买软件而不买服务或少买服务。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48#
 楼主| 发表于 2003-5-5 15:05 | 只看该作者
在我们公司不远就有一家企业选用的是SAP,花了二千多万,现在要死不活的。还有,SAP的价格???太贵!!!!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2
授权会员
日期:2005-10-30 17:05:33
49#
发表于 2003-5-5 15:2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象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近几年很多软件厂商言必称ERP,好象不做ERP赶不上潮流,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用户,以为自己需要的真是“ERP”。但事实如何?我们可以再重新分析该企业的现状和“真正的需求”:
1、从管理角度来说,整个集团还是统一管理的(采购、销售统一),而表面的多利润中心也是在这一前提下的相对独立核算(根据集团订单再向分厂分配,各分厂生产独立)。
2、采购销售的统一必然决定了整个集团的“总库存量”是相对固定的,而每个分厂的生产、库存计划都是在集团统一库存要求下才产生的。
3、以该企业的现有定位来说,信息化建设中,成本与风险是两个首要考虑问题。
4、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实际上是总的库存量和生产计划在各分厂间分配的问题。
5、企业担心的问题是统一管理下的各分厂利益矛盾问题与由此而产生的财务信任问题。

因此,我个人认为需要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从管理体制上,进一步加强管理层(集团与分厂领导间)的财务管理透明化,从而赢得各分厂的理解和支持。
2、科学的分析各分厂的生产能力,科学分配集团的生产计划(按单生产,按产能分配)。
3、从软件角度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平台型软件,比如东软金算盘的8E V9.0(或者VP ERP?我记不清了)

一家之言,请大家指教!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50#
发表于 2003-5-5 16:1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确实首先是管理问题。
但困难的是如何考虑不否决企业的现状。很多SAP实施失败的案例,其原因之一就是SAP的顾问们更多地要求客户放弃现有的管理方式。我认为这是SAP顾问们处理问题过于简单的毛病,很容易招致客户的抵触。因为企业现有管理方式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不是那么能轻易放弃。况且SAP的顾问也不能100%保证新的管理方式一定能够解决企业的问题。另外,管理方式的改变和形成是一件长期的事,这就要求客户购买SAP顾问的长期服务,这样,价格就需要好好考虑了。
解决这个问题,建议考虑选择国内的软件和实施公司,尤其是要注意软件公司在生产管理方面的特长以及他们的成功用户,一个成功实施的用户案例是最能说明软件及其公司的能力,尤其是在国内目前生产管理软件实施成功案例不多的现实之下。这样可以在价格和成功率上求的平衡。
至于楼上老兄说的平台型的软件,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但需要提醒的是,平台型的软件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据我所知,国内外还很少有比较好的产品。东软金算盘有吗?(我记得金算盘是早期做财务的)能否将这个产品给我推荐认识一下,如果真有,我很乐意向我的朋友推荐。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TOP技术积分榜 社区积分榜 徽章 团队 统计 知识索引树 积分竞拍 文本模式 帮助
  ITPUB首页 | ITPUB论坛 | 数据库技术 | 企业信息化 | 开发技术 | 微软技术 |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 IBM技术园地 | 行业纵向讨论 | IT招聘 | IT文档
  ChinaUnix | ChinaUnix博客 | ChinaUnix论坛
CopyRight 1999-2011 itpub.net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未成年人举报专区 
京ICP备16024965号-8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151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14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