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urinator 于 2009-1-15 18:16 发表 ![]()
你在11楼的回复我完全赞同,没有异议。
至于OEM的生产排产,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因为配置类的零件,以颜色件为例子,绝大部分是在OEM处理的;收放机/CD/DVD等配置类的零件,品种也不是很多,大可以通过预测比例来操作;选装类的倒车雷达,车载电话,虽然比较贵,但是实际占用的金额不是很大,多备库存问题不大。所以,对于汽车订单交付的评审,就是一个生产线节拍的问题。
当然,我说的比较简单,操作起来未必是说到就能做到的
关于预测,在前面系列的第一章CRM里,我也有简单的描述,提了几句预测加滚动,不过只说了一个大概。
接触过的配套类企业,多数有如下的特征:
1、与核心企业关系密切,唯核心企业马首是瞻,核心企业在某地新开一个工厂,他会马上跟过去也开一个工厂,配套。
核心企业若倒闭了他也就快关门了。
2、产品单纯,不存在选配
多数原材料是按机型、产品线,甚至是客户来管理
3、自己不做预测,中长期预测是核心企业给的,不做为执行的依据
4、真正做为执行依据的是核心企业的生产排程或要货排程,这种排程是滚动的
时格是天,展望30或45天,没有锁定期或锁定期很短
5、启用ASN机制,配套企业需要对要货计划进行确认
有出入的地方在于:
1、核心企业的补偿协议
核心企业的排程是在波动的。当因波动造成配套企业原材料或成品积压时,有的核心企业不管,全由配套企业扛。
有的核心企业会承诺在多长时间内消化掉积压的成品及原材料
若无法消化的,核心企业会有赔偿政策
2、与核心企业间的结算方式
现销或寄售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