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企业管理的职工中,女性职工的合理化管理。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妇女得到了解放,在就业、入学、同工同酬方面,享有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比拟的平等权利。这一切并不能说明男女之间一切都一样,恰恰相反,男女之间的集团性差异依然是存在的,如女哲学家和数学家很少,而文学、艺术家则甚多。就拿领导者、管理者层次来说,女性领导者,比起她们的就业人数来说,比例就少得多。
根据管理学者们的调查统计,女性职工与男性职工的主要差异有:
男性职工革新、创造的欲望较强;女性维持现状的心理较强;
男性多关心工作的创造性机会如何;女性则对工作的物质环境选择较注意,希望有较多的自由时间;
男性多善于思考、推理、判断;而女性多愿意从事标准化、定型化的事务性工作,不喜欢从事判断性的工作;
男性的忍耐能力较差;而女性的忍耐能力则较强;
男性往往注意全局较多;女性则注意细节较多,工作比较细致;
男性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强;女性则不喜欢改变工作的环境;
……
上面的统计显然是一个相对的事实,客观上,有些男性同样具有女性的特征。某些女性,其创造才能、竞争能力远远超出一般男性,这些情况显然只是少数的。不过,男女之间的集团性差异,在多数情况下是存在的,合理地安排工作,科学地管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有利的。我国的纺织、钟表、仪表、医院等部门,较多地发挥女性职工的作用,对生产显然是有利的;反之,在好些建筑、重工业部门,女性职工则少得多。充分掌握其女性心理特性,以求在一切部门都合理地安排女性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
近些年来,对女性心理特性和女性工作才能的研究,又有新的进展,对传统的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挑战,这些是应当引起人们重视的。
有的学者认为,男女之间之所以存在某些集团性差异,是因为过去妇女长期受歧视的结果,使女性的才能被埋没了、低估了。
造成这种低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女性自己低估了自己的才能。据心理学者们的研究发现,由于长期的受社会制度方面的约束,使女性在社会上多是被动的。她们所从事的工作太专业化了,很少有参加决策过程的机会。这样就造成了她们总是低估自己的成就,常常把自己的成功归之于一时的运气,即使自己在社会上已经有了很强的竞争能力,但他们仍然会怀疑自己的才能。与此相反,担任高层领导者的男性们,则总是十足有把握地相信自己有极大的领导者的能力。
其二,缺少在社会上锻炼成长的机会。美国两位社会主义心理学家合著了《管理界的新女性》一书,这本书可以说是对资本主义制度歧视女性的一种揭露。书中记载了他们对125位管理界妇女的访问和面谈结果。为什么女性管理者如此之少呢?通过研究,他们分析认为,大多数女性从来就没有进入高层领导层锻炼的机会。而这125位女性之所以能进入到高层的领导管理层次,是因为她们从小就受到父亲的蓄意栽培,受到与男性同样的社会陶冶。她们从小就与男性一样滚打奋斗,有强烈的自尊心。成人之后,她们就进入到领导“金字塔”层次的中层。于是,她们抛弃了一般女性感到忸怩的念头,而集中注意力做好她们的工作。当然,这些女性有时也会遇到双重身份的矛盾感受,不过,由于时间的熏陶,她们一方面渐渐地丧失了女性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已慢慢地学会解决心理矛盾冲突的方法,如忙里偷闲,处理一些必要的家庭问题,扩大一些生活层次面。但总的方面,她们与一般的女性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
社会习惯势力的偏见。西方曾有一位管理者试验女性的管理才能,就让她监督一条生产线的工作流程,但不向工人宣布这一授权。当她在纠正工人的工作方法时,工人们纷纷埋怨道:“她究竟有什么权力来指挥我必须这样做呢?”工人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她也无可夺何,试验失败了。那位管理者也因之得出了结论:女性是没有能力管理的。其实,这正说明社会的恶习造成了对妇女极大的偏见。
英国最近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其结论是女性的管理才能并不亚于男性,甚至某些方面还有超过。
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妇女的地位与旧中国相比,显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半边天”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女性才能的研究还会深化,万万不可得出一个僵死的结论。我们应当承认差别,并依据差别进行管理;同时也要研究形成这种差别的社会因素,消除偏见,冲破传统习惯势力的束缚。这样,我们就会得出一个科学的管理女性职工的正确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