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法之二:口头考核。人才管理专家们认为,口头考核是发现真正奇才的重要方法。
口头考核可以随机应变、灵活掌握。欲考察其学识,可提问各种知识;欲考察其能力,可问之以各种富有机敏性的问题;欲考察其社会经验、成熟程度和性格、风格,则可施以各种压迫性口试。根据考核不同的需要,口试的方式又有多种。模化式口试。主试者在口试之前,先调查被试者的背景、资料,审察其笔试考核的情况,对于已经清楚的问题就不必再口试了,对于了解不透或不太清楚的问题,或者需要更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拟定出一份详细的谈话提纲,口试时逐一加以询问。
非指导性口试。这种口试方法比较自由、轻松,主试者首先可以海阔天空地与被试者交谈,以打消被试者的紧张心理,然后从中抓住线索,并不知不觉地把话题引到正题上来,达到主试者所要考核的目的。
问题式口试。主试者事先拟好一套问题,提出来要被试者回答,或者加以解决和完成。这些问题可以是被试者将要负责的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企业内现存的棘手的问题,这样更能考察被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和决断才能。如果被试者对企业内棘手的问题有多种对策或较系统的解决办法,这就表明他将是一位十分可喜的人才了。
压迫式口试。在口试中,压迫式考核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方法,主试者有意对被试者施加各种压力,使之处于尴尬境地,以考察其在特殊情况下的应付能力。
另外,主试者应掌握一些有效的口试方法。
口试考核和笔试有很大的不同,这种考核是否成功、有效,很大程度上与主试者的素质和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口试中,主试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有:
自己谈得多。口试考核中最忌主试者谈得太多,如果主试者自己谈的无关紧要的事太多,那么听的机会必然减少,被试者没有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主试者甚至不知不觉地忘掉了自己打算要考核的项目。这种本未倒置口试是难以奏效的。
不给被试者提问的机会。一般说来,选拔人才总得两厢情愿。即使工作岗位最好,最有吸引力,优秀的被试者依然会提出一大堆问题来。如果他的问题提得越深,表明他的能力越强,如果他提得很幼稚,就可以断定他能力有限,不能被录用。因此,不给被试者发问的机会,是不全面的口试,会严重地影响到口试的成功率。
不注意用语。主试者的用语,有两种倾向会影响被试者。一是当被试者的自传、简历、笔试考核成绩都很好时,主试者谈话时,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挽留之情,或竭力宣传这份工作的重要。须知,履历和笔试并不一定能确认他就是真正的英才,“看看档案,人才难得,拿来使用,哭笑不得”,这是人事部门的经验之谈。再是谈话中,滥用咄咄逼人的问话,造成优秀被试者反而觉得此人难以相处,打消了在此工作的念头。
如果在口试中确实需要出难题时,也要使被试者对主试者有一种才高望重的敬佩之感。在口试中,主试者切忌对被试者耍花招,故意捉弄人,这样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要想对被试者有真正的了解,只有使被试者顺畅自然、无所顾忌,才能使才华显露,主试者也才能从中体察入微,对被试者的德、才、学、识全览无余。
不注意谈话时外界的干扰。如果在口试中突然闯进他入插话,或中途接电话等,就会中断口试,往往造成口试的遗漏和误事。
其他。注意不要单纯以学历取人,口试时最好有上级在另一房间监听其效果,或者录音后重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