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这样的员工,真的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当时松下既然身为工厂的主人兼经营者,不论如何处理都应该尽快决定下来才行。说到处置问题,松下当然也想过干脆把他辞退让他走算了。或者不予辞退而给予适当的处罚。哪一种方式好呢?该怎么办呢?他考虑种种做法,晚上几乎弄得睡不成觉。以当时的社会来讲,把员工辞退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只要出点差错或干点坏事。马上就可以叫人滚蛋。在今天看起来,那样做未免过份了一点,但当时一般人似乎都能够谅解,这么做并没有什么不妥。
所以,当时他们可以简简单单地让那些不守规矩的员工走路。然而这些员工都是当初费了不少精神雇用下来的,如果因为有点不太遵守规矩做事,就马上予以开除,就人性上或者经营者的立场来讲,实在都很不愿意这么做。身为工厂的厂主该怎么做才算圆满呢?是辞退好呢?还是不辞退好呢?松下因为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而深感烦恼。
在这样左思右想的时候,松下忽然想到了日本犯罪率的问题。当时的日本,大约每五十人之中就有一个人犯罪。在天皇的德威之下都免不了有这样的犯罪比例,而且想要降低都十分困难,要完全消除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以天皇之尊都可以容忍,象松下他们这么一个小工厂的所有人,又怎能不见贤思齐?天皇对于五十比一的犯罪纪录可以容忍,那松下一定也办得到,而且应该这么办。所以他就决定对偷懒的那位员工不施予惩罚,也不予辞退。
从这件事情松下好象领悟到一点统驭哲学,这可能是因为管理员工不易而获得的经验吧。也许也有些人不一定能接受别人规劝,但如果说一个经营者连是否有人偷懒都不知道的话,那么要统驭员工恐怕就很困难了;反之,假如有这种事情马上就能发现,那就比较不用操心的了。
所以说,当老板的人对员工也应该有适度的信赖,即使其中有一两个比较喜欢摸鱼的人,也不必因此对大家都抱着警戒的心理,这才是正确的态度。经营者一定要了解部属的心理,才能把握住人性。
那么,如何去了解民众心态、人情关系的微妙呢?答案只有一个:深入民众,精细观察。只有设法与各类人接触,积累各种经验,最后见识自然成熟精辟。身居领导地位的人,原则上须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这种经验,既要有专业方面的,又要有社会人情方面的,还要有判断快捷准确,能够洞察未来细微变化的能力。这些经验和能力,并非每个人都具备,所以,有的人可以为帅,有的人只配做将,更有的大部分人只配当兵。当然,并不是说人的能力是先天决定的,地位是上天安排的;而是说,要想成功,必须在先天的基础上进行后天的社会努力。天份差不多的人,勤者成功。所以领导地位是努力奋斗的结果,是深入社会精细观察的结果。
领导者以上的经验和能力的培养固然不易,但有了这经验和能力之后,还须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以坦率的心情去领导部属,洞察人心的微妙。有了能力却心胸狭隘,刚愎自用,不再去精研微妙变化的人情关系,恐怕也难以成就大的事业。事实上,每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背后,都有一大批优秀的、乐于被他使用的部下。其实,领导者与部下的关系,就如大脑对于四肢。四肢的伸缩能够完全听命头脑的指挥,就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领导者思想意图的实践化、物质化,就是靠这些“四肢”来完成的。所以,要想获得部下的爱戴,必须以坦率的心情去对待他们,能够洞察他们的人情本能并因势利导。要知道,古往今来无论是杰出的政治家,或成功的领导者,都因为他们能够洞察人性的本能,并利用其优缺点,导向自己所预期的目标。如此,不但事情办得顺利,还能深得民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