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翻译的书对预测解释得十分清楚,先说说单个产品的预测(图表和例子全都省略了):
如果产品有销售历史,那么其销售历史是预测未来销售最好的指导。如果你使用时间序列分析(time-series analysis),就可以用标准的公式来分析销售历史, 找出重复出现的模式, 并使用这些模式来预计未来的销售量。
时间序列分析可以随你的要求既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 对于销售曲线平坦的产品来说,你的预测可能就是上月的销售量。 对于随时间显示出一定趋势的产品来说, 用滚动平均数(moving average)的方法来预测下月销售量可能就足够了。 但如果一个产品的销售历史展现出较复杂的模式的话, 或者你想更进一步预测未来几个月的销售量的话, 那么你就要利用整个模型。 整个模型可以按照销售历史的情况分解成四个截然不同的部分:
1. 水平部分(level component) 就是平均销售额的数字。所有其他部分都可以认为在平均数的基础上变化
2. 趋势部分(trend component) 就是反映出销售额增长或减少趋势的一条直线
3. 季节部分(seasonal component) 是一根可以反映出每年销售额随季节变化的曲线
4. 随意部分(random component) 代表所有的变差,和原因无关,也不随着时间的变化显示特别的模式
前三个部分叫做系统部分(systematic component)。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都随着时间表现出持续性的变化从而可以进行预测。 每一个部分在时间序列分析的模型中都由一个参数来代表。 在你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时,模型首先通过不断地调整这三个参数使它们尽可能地符合历史销售量的数据。 然后来预计将来的销售量。
根据定义, 我们无法预测随意部分。 但是模型可以估计这个部分的随意程度并对未来做出预计,从而得知将来预测数量的浮动范围。 许多预测工具根据预测的散点画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如图10.3 所显示)来直观地显示数据变动的范围。 在这个例子中, 真实需求量落在散点上下的两条短线之间的区间的概率是90%,落在区间之外的概率只有10%。 因此你应该有足够的信心相信真实需求量就在如图所示的区间内。
需求预测的最远的时间段叫做预测地平线(forecast horizon)。 如果时间序列模型有效的话,你可以随你所愿来设置无论多么遥远的将来。 预测的精度将随着将来的遥远程度而急剧地下降。 假如预计下个月产品需求的数量是130个, 实际需求最有可能在120和140之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在预测地平线上, 需求量最有可能落在75到230个之间, 相差3倍之多! 实际上,如果你把预测地平线的设定超过未来12到18个月,这时候的预测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你可以通过不断更新的销售数据来更新对其将来的预测,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预测的精确度, 这种方法叫动态预测(dynamic forecasting)。 在以前, 因为预测是用手工做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静态预测(static forecasting),也就是说一旦预测产生以后,将在整个的预测期内使用而不做调整。 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现在大部分的公司都采用动态预测法了。 设想我们不断地把每个月放到最左边,那么后几个月的置信区间会急剧缩小。
在商业上做预测的好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于将来需求量可预见的变化性,从而使你的生产计划更精确。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假设有两家公司试图预测同样的需求 我们通过分布曲线的展开范围得知需求量的变化性很大。 但是大部分的变化性都是由销售的增长和季节的变化引起的。 可是A公司没有使用预测的工具,所以它必须要在整年度内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大批量的需求, 这是一个昂贵的方案,它不仅大大增加了安全库存而且不得不预留更多的生产能力。 公司B用了预测的技术来消除可预见的变化性, 这样使每个月的预测需求量和实际需求量相差很小。 这样安全库存大量减少,生产能力也得到充分利用。 从而公司B和公司A相比, 财务上处于明显的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