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打造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架构,您认为那些环节非常关键?
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既是打造平台体系的技术支撑,又是构建平台发展生态的关键环节。包括协同设计、云制造、工业大数据、工业物联网和柔性生产集成五个重点方向和细分领域。
2、有人说容器是云原生应用的集大成者,您如何看待容器和云原生之间的关系?
云原生是以容器为基石,通过微服务化的改造,融合DevOps理念,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业务“迁于云”或“生于云”,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构建更加适合云的敏捷应用服务。
3、您如何看待Kubernetes、Swarm、Rancher、Mesos、ECS等这些容器编排解决方案带来的价值?
像 Kubernetes 这样的容器编排工具正在彻底改变应用程序的开发和部署方式。随着微服务架构的兴起,以及基础架构与应用程序逻辑从开发人员的角度解耦,开发人员越来越关注构建软件和交付价值。
4、从传统IT架构到K8S,您会做哪些准备,考量哪些要素?
从传统IT架构到K8S,需要做的准备包括一个etcd数据库、kube-controller、kube-scheduler、证书、core-DNS等。它还要投入资源和时间来调研以确定合适的组件组合以及可靠、自适应的测试方法以便在交换或增强组件时可以快速更改。
需要考量的要素包括:部署模式的支持、使用的先决条件和操作系统要求、监控和运维方面的管理、集群升级、多集群管理、负载均衡、支持私有的注册中心和镜像管理、混合云方面的集成和相关 API
企业级的用户体验、应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环境对服务水平等级(SLA)的要求、网络方面的支持和集成、存储的支持与集成、提供自动服务的能力、内置 CI/CD 的支持等。
5、如何解决K8S的集群管理、智能负载均衡等问题?
Kubernetes在1.3版本之后,增加了“集群联邦”Federation的功能。这个功能使企业能够快速有效的、低成本的跨区跨域、甚至在不同的云平台上运行集群。在1.7版以后支持本地多个集群联邦管理,不需要使用依赖云平台。
F5 公司基于多年在负载均衡领域的经验推出了 Kubernetes 容器服务解决方案,既兼顾了容器环境下应用随时可能启停、迁移等灵活性要求,又具备传统 F5 稳定、安全、高性能等特性。
6、关于跨云的资源管理与调度问题,您有哪些实战经验?
本人目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