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OMSSKY

[原创] 技术型人才与白痴,你喜欢那类?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17:2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laobai1982  兄,一个小team(3-4人),3-4个月,赚4-50W,不错了!

就需求、设计、实现的问题,举个例子:
客户需求:
          提供多个部门之间短消息通信功能,要求短消息支持点对点(一个部门发,一个部门收)、点对多点(一个部门发,多个部门收)模式,客户提供了短信息内容、对应的接收部门。
设计方案:
          我们的技术牛X是这么干的:
          客户没有说明信息分类的方式,为了明确短信息的发送接收关系,首先设计一个“短信息定义功能”---客户先将需要发的短信息内容定义好接收的部门;其次设计一个“短信息发送功能”---客户先选择一个已经定义好的短信息,然后修改、编辑之后发送。
方案确认:
          牛X们将方案提交客户确认,客户问:我提供的这些信息都能准确发送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客户说:OK了。
实现:
          牛X们很高兴,按客户“认可”的方案实现了。
使用:
          客户使用了,第一个月没有问题反映。
          第二个月,客户生气了:为什么新的短语信息不能发?牛X们答复:不好意思,您要先在“管理系统”中定义一下。客户怒了:什么?这么麻烦?IT部门的系统管理员才有增加的权限!我靠!每次都要找他们!不行,你们得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51
2015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5-03-06 11:57:31茶鸡蛋
日期:2012-03-18 19:28:08鲜花蛋
日期:2012-02-29 11:37:2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1-04 11:50:44ITPUB十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1-11-01 16:20:28
22#
发表于 2011-3-14 18: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OMSSKY 于 2011-3-14 16:30 发表
同意 innovate511 大仙的两点高见:
1、国情所致,设计人员又是核心开发人员。
2、设计及实现要有前瞻及扩展性。

要做到第2点,不是一般的难。问题往往出在设计人员,我见过的设计人员,口头禅基本都是:客户有这个需求吗?这么实现客户认可吗?

所以,作为设计人员,甚至开发人员,对业务需求的理解,往往决定了产品的成败。


我们的设计人员所以还需要成长为顾问性设计人员,否则被用户零散的需求拖着走,无论对项目还是对个人的职业发展,都有很大弊端。

需求只是一个概念,他可以是一个想法,也可以是一个业务目标,还可以是具体的需求,就是拿着这个需求,你就可以开发那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51
2015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5-03-06 11:57:31茶鸡蛋
日期:2012-03-18 19:28:08鲜花蛋
日期:2012-02-29 11:37:2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1-04 11:50:44ITPUB十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1-11-01 16:20:28
23#
发表于 2011-3-14 18:11 | 只看该作者
TOMSSKY 举的例子是典型的未从客户角度出发的例子。

比如我们BI方向,绝大多数BI设计者都是按照大框架设计物理模型,就号称架构了。然后开发客户需求,一般都是客户需要什么报表,就开发什么报表。其实这样的严重性更大,因为开发报表可能客户没想清楚,也可能客户没说清楚,还可能哪天客户换领导了,思路重新来。于是就出现了大批BI人忙着重复开发报表,在外界看来,BI就是开发报表的嘛。

其实从BI的角度看,即便是报表,我们也要对报表理解清楚,需求的来龙去脉,报表要解决什么业务问题,客户想用这个报表做什么?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效果就显然不同了,同样的报表,BI也就上升了层次。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37
2009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09-01-04 14:52:282011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1-05-23 12:47:49咸鸭蛋
日期:2011-06-02 16:45:51蛋疼蛋
日期:2011-08-17 18:06:20ITPUB十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1-11-01 16:24:51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1-04 11:54:46蛋疼蛋
日期:2012-01-24 19:17:34ITPUB 11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2-10-09 18:09:192013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3-02-25 14:51:24蜘蛛蛋
日期:2013-03-13 16:31:56
24#
发表于 2011-3-15 13:41 | 只看该作者
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太过分追求技术肯定不行,中国的软件都是客户驱动的。

过分追求客户也不行,软件的BUG不断,一点小需求都要修改程序,甚至核心代码,而不是通过配置或者外围调试一下就行。

做事情认真是一切的前提,没有这个,技术在牛逼都是空谈。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51
2015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5-03-06 11:57:31茶鸡蛋
日期:2012-03-18 19:28:08鲜花蛋
日期:2012-02-29 11:37:2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1-04 11:50:44ITPUB十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1-11-01 16:20:28
25#
发表于 2011-3-15 14: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123crm 于 2011-3-15 13:41 发表
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太过分追求技术肯定不行,中国的软件都是客户驱动的。

过分追求客户也不行,软件的BUG不断,一点小需求都要修改程序,甚至核心代码,而不是通过配置或者外围调试一下就行。

做事情认真是一切的前提,没有这个,技术在牛逼都是空谈。

个人以为,技术应分为物理技术和逻辑技术之分。物理技术主要是纯技术,包括代码、系统、数据库管理等,而逻辑技术,就是一个实现框架,偏应用层面,需要用合适的方法来处理对应的需求。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37
2009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09-01-04 14:52:282011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1-05-23 12:47:49咸鸭蛋
日期:2011-06-02 16:45:51蛋疼蛋
日期:2011-08-17 18:06:20ITPUB十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1-11-01 16:24:51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1-04 11:54:46蛋疼蛋
日期:2012-01-24 19:17:34ITPUB 11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2-10-09 18:09:192013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3-02-25 14:51:24蜘蛛蛋
日期:2013-03-13 16:31:56
26#
发表于 2011-3-15 15: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nnovate511 于 2011-3-15 14:14 发表

个人以为,技术应分为物理技术和逻辑技术之分。物理技术主要是纯技术,包括代码、系统、数据库管理等,而逻辑技术,就是一个实现框架,偏应用层面,需要用合适的方法来处理对应的需求。


没有这么完美的东西的。在一个公司的大环境下,你不可能只做你说的物理技术。。首先出现的情况是纯物理技术的人是待遇上不去的。至少不那么受欢迎,必须要懂业务。。
做架构也好,做规划也好,必须要懂业务,而业务+技术,就是你的逻辑技术。

技术还是为business服务的。。过分偏重那个方面都不行,过分偏重技术,则产品不适应客户,过分偏重业务,则产品质量不行。。

当然其实这些都是浮云,在中国,重点还是关系。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51
2015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5-03-06 11:57:31茶鸡蛋
日期:2012-03-18 19:28:08鲜花蛋
日期:2012-02-29 11:37:2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2:0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1-04 11:50:44ITPUB十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1-11-01 16:20:28
27#
发表于 2011-3-15 16: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123crm 于 2011-3-15 15:12 发表


没有这么完美的东西的。在一个公司的大环境下,你不可能只做你说的物理技术。。首先出现的情况是纯物理技术的人是待遇上不去的。至少不那么受欢迎,必须要懂业务。。
做架构也好,做规划也好,必须要懂业务,而业务+技术,就是你的逻辑技术。

技术还是为business服务的。。过分偏重那个方面都不行,过分偏重技术,则产品不适应客户,过分偏重业务,则产品质量不行。。

当然其实这些都是浮云,在中国,重点还是关系。呵呵

这样细分,并不是每个人就会一样,这怎么可能呢?

而是说每个人的擅长的地方,可能不同,如果一个团队,普遍擅长物理,逻辑、业务不擅长,那么注定处处被动。而如果一个团队都擅长业务和逻辑框架,而物理技术不行,那很可能出现稳定性、效率低下的毛病,导致失败。

我觉得关系论在某种情况是误导人的,再好的关系,碰到利益问题,都得破碎。但如果你能做出显著地成果,你到哪里都拿得出手,吃得开,成果是一个人工作成绩的最好证明,其次才是工作经验总结、理论形成等。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20:07 | 只看该作者
在国情之下做事,关系确实重要。但关系也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没有基础,再好的关系也维系不久的。
物理技术、逻辑技术。我看重逻辑技术,在技术实现的大前提下,没有哪家公司具掌握别人没有的核心物理技术,关键还是在利用成熟的物理技术,逻辑上快熟实现客户的业务需求,先人一步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20:20 | 只看该作者
团队核心价值,还是在逻辑技术是否成熟。
一款产品客户认为是否有价值,在于客户认为是否解决了他关心的业务需求,是否能嵌入他们的流程之中,是否具有前瞻性。
客户不会因为你的物理技术先进,就决定购买你的产品,相反,越先进的物理技术,客户选择时越慎重,因为客户永远不想当实验品。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20:5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不好意思,我上述评论太泛了,检讨一下。
我是想借身边的例子,具体讨论技术实现的一些问题。
就上述“短信息发送”的例子,探讨一下,希望引出大仙们的卓见。

就“短信息发送”类似例子,现实中,我遇到过2类技术牛X的实现:
1、僵死型:(该类型是我最痛恨的,即是我称之为技术白痴实现)
      将客户提供的短信息,按客户描述的发送、接收关系,以程序硬编码的方法实现。
      可想而知,此方法做出的东东,毫无扩展性,短信息内容稍有变化,就要修改代码。
2、自我型:(即为 innovate511 兄所言“未从客户角度出发”的实现)
      技术们貌似提供了灵活性,当有新的短信息时,可以使用定义的功能。
      但是,最终用户没有定义功能的权限,(一般,客户有IT部门,他们负责系统的维护,包括用户权限的管理、数据维护等工作)。
      所以,这个貌似灵活的实现,在客户使用中,失去了灵活性。因为最终用户、系统管理员分属两个不同的部门,部门间的繁琐沟通与文件审批流程,足以让最终用户头痛。
      牛X们想当然的认为,提供了定义功能,客户按要求去做就OK了,全然不知实际的使用环境。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TOP技术积分榜 社区积分榜 徽章 团队 统计 知识索引树 积分竞拍 文本模式 帮助
  ITPUB首页 | ITPUB论坛 | 数据库技术 | 企业信息化 | 开发技术 | 微软技术 |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 IBM技术园地 | 行业纵向讨论 | IT招聘 | IT文档
  ChinaUnix | ChinaUnix博客 | ChinaUnix论坛
CopyRight 1999-2011 itpub.net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未成年人举报专区 
京ICP备16024965号-8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151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14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