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inshan 于 2010-7-31 00:13 发表 , 强人所难了啊, 本来就是玩概念的, 你让人一锤子落到实处, 要价就能把你吓得不敢让他这么做。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innovate511 于 2010-7-24 23:14 发表 所以传统的BI厂商必须改变自己,以及用户的观念:在ERP和CRM等系统成熟后,然后才有BI发挥余地。企业发展中,如果所有事情都是事后分析出问题,那黄花菜都凉了,BI只能成为传说中的系统。 BI必须出现本质的变革,我正在努力中,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人也正在奋斗中,可以一起交流心得。 有人问不事后分析,你事前做什么?就是用相关业务的数据+符合逻辑的假设数据,需要一定的关联逻辑和想象力。
原帖由 innovate511 于 2010-7-26 22:37 发表 所以BI没有说代替决策者,而是“帮助用户更理性决策”,如果决策支持的数据足够震撼,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影响决策者的决策天平,这也是BI的目的。 而且随着BI的发展,决策已经不仅仅是指高层决策,也包括基层的业务操作,帮助他们优化,属于操作性决策。
原帖由 sinshan 于 2010-8-6 11:19 发表 能提高决策效率/水平之类说法别人听不进去的, 国内人工便宜, 别人找些Excel很好的人一样能做好业务.
原帖由 cityman_2008 于 2010-7-25 16:15 发表 真有激情呀,晚上不睡觉哈! 我简单说说我的理解,我做BI也有6年了,主要是电信行业的BI,包括移动、联通、电信、网通,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BI混乱的定位问题。BI一开始是定位到管理系统的,是部署在BOSS和网管之上的,目标客户锁定为市场部的专业分析岗,但是开始最有价值的就是通过第三方的系统找到业务系统中的问题,特别是多个业务系统同时并存的时候,BI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比如找到97和计费的数据不一致 等等)。随着BI的不断建设,业务系统不断的完善,BI开始迷失。首先是移动目标客户扩散,不再说是市场部的BI,说是整个公司的BI,于是从定位上,BI和BOSS、网管并称为三大支撑系统。而联通更为诡异,分别拆分出经营分析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一个放在BSS域,一个放在MSS域。好一个乱字了得。 二:厂家不断的忽悠致使BI的建设支离破碎。不可否认的说,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慢慢做,BI的价值总是可以有所体现,起码在某个领域是可以有别于业务系统的。但是厂家没有放过这个混乱的市场,从系统级的数据仓库到企业级的数据仓库再到企业级的数据中心,厂家给运营商描绘出一张无穷大的饼,引诱运营商不断的进行战略的调整。不是说理念不够先进,只是路是要一步一步的走的。在BI的业务应用逐渐陷入困境的时候,我们没有去想办法如何去推广应用,却在不断的扩大数据仓库的规模,不断的增加数据源,在所谓的“数据驱动”的模式上越走越快,使BI成为一个数据上的巨无霸,但是应用虽多却似是而非,解决不了问题,效果就是你要什么我都有,但是给了你也没用。 三:客户急功近利的要求迫使BI驶入弯路。客户的岗位是有时间限制的,是要轮岗的,是要政绩的,这就要求客户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应用的开发。同时每个新客户在执掌的时候都难免想要跟上届与众不同,于是BI就在不同的风格中飘摇,客户重视市场部了,马上给市场部做需求,客户重视领导了,马上优化界面,客户重视一线了,马上做数据集市,单独开发个性化界面,建设商疲于奔命,还有几个人能好好静下心来,想想数据未来的架构、未来的需求、未来的发展模式呢。当BI没有预期发展的时候,他就只是一套功能简单的业务系统,能够满足客户的临时性需求,但是和客户最初的梦想“战略的核武器”相去甚远,就如同炒股一样,没有了预期,BI终将走向平庸。 究竟BI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也没有想法,因为没有太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从其他行业成功的案例来看,所谓的成功都是解决了具体的问题,还是战术层面的,尚没有战略层面上的成功案例。从这一点上,我还是崇尚Kimball的观点,“需求驱动”,而不是Inmon 的“数据驱动”,不是说Inmon的理念不对,而是在目前的现状下,先收集数据,再考虑应用,这种模式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家之言,希望没有“有辱尊耳”。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