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觉得啊~
假设这个项目需要实施IT方案来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
假设公司已有项目管理流程。
首先,预算问题。预算在年初来做没有问题,但是制定预算的根据是什么呢?也就是制定预算的基线(base line)是什么?预算制定是在项目的什么阶段呢?预算在什么时候确定为基线的呢?
如果项目在年初就可以被计划,那么项目的目标,范围也应有个大致的情况,就算没有明细的需求。此时应该能够知道这个项目会牵扯到那些部门(stakeholder),那么相关的预算应该有各个部门来进行指定,最终汇总成为这个项目的预算。但是这个时候的预算一定是一个非常粗犷的预算,因此需要给预算定义出相应的假设前提条件。在这些假设前提条件基础上、范围内预算成立,一旦任何一条假设条件发生变化不再成立,该预算需要重新回顾审核并更新。
其次,文中所说的项目申请书听起来更像是SOW(Project Statement of Work, 那么项目管理团队应该根据这份SOW制定出一份更加详细的项目章程,并制定出项目范围。这个时候可以对预算进行一次回顾,检查先期的假设条件是否发生变化,预算是否需要调整。
再次,以我个人的经验,最贴接事实的预算,应该是在需求确定之后,所以在需求确定之后也应该对预算进行回归,更新,最终确认为基线。
高层领导作为项目发起人没有问题,他们出钱咱们办事儿么。但是作为Sponsor 来说,他们也不需要事无巨细的每天盯着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接收定期更新,另一方面项目遇到重大问题时以及需要进行决策时需要他们出面了。(steering committee)
项目经理:看情况,这个公司还没有一个成体系或者没有独立的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本身是一个临时性的活动,项目组本身也是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关于有业务部门的部长出任项目经理没有什么不妥,但问题就是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作为项目经理也必须履行起项目经理的职责。如果公司没有系统的项目管理流程,作为IT项目负责人来讲就需要更加积极的跟进,主动的和该项目经理进行沟通,让其进行必要的协调,沟通,决策等活动。偶尔是不可以地。
Key user: 首先,一定要清楚的定义各项目成员的角色和责任(Role and Responsibility)以及项目团队的组织架构并获得比准认可。这个应该在项目章程指定的时候就定义出来的。有了清晰的角色分配职责描述,那需要大家各尽其职。关于需求确定,实际情况就是不可能有这样一个人对公司的每个部门的需求都明细,那就必然需要每个部门的专家对需求提供输入。最终所有的需求汇总描述制定出需求文档,提交项目团队进行回顾并确定为需求基线。(凡提出需求的部门,都需要有预先定义好可以负责需求确定的人都需要参与需求文档的回顾和确定,一旦确定就意味着承认)需要注意的是,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识别那些事项目范围内的需求,那些事项目范围外的需求。
与其说获得需求像是一块块的转头,不如说更像是一幅一幅抽象画。接下来需要对确定了的需求设计、制定解决方案。那这个解决方案实际上就是文中所说的设计图纸。最终解决方案也需要项目团队的回顾和确定。在进行方案制定时候有可能对预算产生影响,这个时候需要回顾预算,如有变化则需要申请变更。
项目联系人: 这就是关于IT团队的资源问题了。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讲,一个人不可能也不能同时承担这些角色,否则项目实施的质量无法保证。有些角色必须是独立的,不能重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有此问题可以借助其他资源,费用纳入预算。
这一系列的问题若要一朝解决似乎有些难度,看样子这公司需要转变一下,有业务驱动转向有项目驱动,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的项目管理体系,自然项目管理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现在的情况就是缺乏项目管理理念的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