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张恂 于 2009-9-2 10:04 发表 我的建议是: 尽量说服你们的 CIO (VP) 尽快成立一个负责企业业务流程全局规划的部门(或协调小组、委员会等),人员可以来自现有的业务经理、IT 经理。招募、培养这样的人: “对整个业务都精通的人,他可以迅速找出当前状况下最需要改进的点,也能够规划出借助IT系统来改进管理。” 以后 IT/软件项目的需求都应该来自该规划部门,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需求管理上的问题。
原帖由 张恂 于 2009-9-2 10:47 发表 “公司副总(分管IT):应该是IT主导业务,帮助业务部门重组不成熟的业务流程,有效控制变更。” 感觉你们的 VP 还是很有想法的,但“IT 主导业务”的提法有点超前,业务部门的领导(VPs)听了可能就不干了,他们还想业务主导 IT 呢。最好是 Business-IT Alignment,不要谁主导谁,否则容易引起利益之争。
原帖由 Tomac 于 2009-9-2 16:44 发表 這樣的項目組織程現實中具有普遍性。 建議CIO (VP) 尽快成立一个负责企业业务流程全局规划的部门,對于當事人而言,似乎勉為其難。能否成行也是看CIO所處的權力環境而定。一個必須的條件是需要獲得最高領導者CEO的支持。
原帖由 Tomac 于 2009-9-2 16:51 发表 我們無法脫離企業管理的大環境來純粹討論項目管理。
原帖由 Tomac 于 2009-9-2 16:51 发表 現實中一些項目的運作方式,資源擁有者授權部分的權力給項目經理,而項目推動者必須明白,項目成功或者失敗取決于資源擁有者,資源的授予是動態而變化的。對于企業中的情況而言,項目的成功或者失敗,并非所有成員的唯一目的。通過一些項目的結果,達成一個企業各流程環節人員的平衡,在有時候也是一個結果。
原帖由 susan_huangyong 于 2009-9-2 22:28 发表 确实有些无奈,一方面我们希望项目成功给企业的管理带来提升,另一方面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项目总不令人满意,深感内疚 通过项目的结果,能让高层管理人员深入思考原因,也算并非全无用处了,只不过,这个代价有点大。
原帖由 susan_huangyong 于 2009-9-2 22:16 发表 4、项目联系人:IT部门拿到批准的立项报告,指定一名IT项目管理人员着手准备(看清楚了,只有一名),我们称为IT项目负责人。我就是这个角色。承担部分BA任务,承担QA角色,承担配置管理任务,承担QC任务,碰到项目实施能力弱的乙方团队,还要承担部分SA的任务。自问没这个能力。 从我这方面来说,有什么可以建议的?难道真要成为一个多面手,什么角色都承担吗?这样能保证项目的三要素吗?
原帖由 susan_huangyong 于 2009-9-2 22:28 发表 确实有些无奈,一方面我们希望项目成功给企业的管理带来提升,另一方面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项目总不令人满意,深感内疚
原帖由 张恂 于 2009-9-3 21:43 发表 你们是否仔细分析过造成“项目总不令人满意”的原因?最好列举一下。 从你提供的信息看,我觉得至少有一个主要原因是: 业务-IT 的关系有点僵。
原帖由 susan_huangyong 于 2009-9-5 11:09 发表 我试着列举一下,还真没有总结过: 1、系统设计不够灵活。用户提出的变更可能涉及伤筋动骨的变化 2、系统质量有待提高。正式上线了还会出现一些低级的缺陷,明明是测过多遍的,为什么还有问题?感觉是配置管理做得不到位。甲方有权要求参与乙方的配置管理吗?感觉乙方控制不力,但对我们又是黑盒操作,不便于管理。要求乙方拿出测试用例吧,也拿不出像样的东西,很难真正全面的测试系统。 3、花很大精力为用户做出来一些变更,用户却不使用,当初可是强烈要求要做变更的,甚至提升到影响业务的高度。功能也不存在操作性不强,或者有任何问题,可用户就是使用率不高,很郁闷 4、系统部分功能的使用率低。和业务部门的关系确实不够好,但是变更是涉及到费用的,如果用户所有要求都满足,谁来实施变更啊?其实用户也很容易沟通的,有时候讲讲道理,将变更放至下期,用户还是能够欣然接受的,而有些变更我们认为有必要的,可能不待用户提出,都会主动要求。因此,也不能说完全的对立关系。 5、部门领导的支持力度不够。总是权力下放,没有真正把系统提升到一个高度,没有意识到系统是可以促进一些业务流程的优化的,是可以完善一些制度的,是可以帮助分析数据的。领导的态度也会影响到下属员工的态度。这也可能是我们没有和部门领导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的问题,总一厢情愿的认为领导们没有时间去推进系统。这也是今后改进的一个方向。 唉,越说心里越难受,还是一个合格的PM吗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