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2 建模分析法
人们都有这样地感受:有些时候用语言描述某个问题特别费劲,而采用图形则使人一目了然,所谓“一图低千言”就是这个道理。
在需求开发过程中,对于某些类型的信息,用图形表示要比文本表示更加有效。所以将图形与文本结合起来描述需求是很自然的方法。需求建模就是指用图形符号来表示、刻画需求。建模分析方法主要有两大类:“结构化分析法”和“面向对象分析法”。
一、结构化分析法
软件的建模分析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期。结构化分析方法并不是由里程碑式的明确地涉及这个主题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本著作引入的,它也不是被所有使用者一致采用的单一方法。相反地,它是几乎发展了20多年的一个混合物。结构化分析方法在70年代和80年代非常流行,相关论著很多。对结构化分析方法有较大贡献的学者有DeMarco, Gane, Sarsen, Yourdon, Constantine, Ward, Mellor, Hatly, Pirbhai等人。文献[Pressmen99, p206-p214]对结构化分析方法作了高度概括(如图9-2所示),我们不妨称之为“一个中心三种图”:
“数据字典”是中心,它包含了软件中所有数据对象的描述。
“实体-关系图”是用图形符号来标识数据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数据流图”指明了数据在系统中移动时如何被变换。
“状态-变迁图”表示了系统存在的各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变迁方式。
图9-2 结构化分析方法示意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