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上一代做法在研发生产率方面的局限与危害,才孕育了这一代开发管理的诸多改进。更快地将特定产品从概念变为上市商品意味着必须将关键资源集中于这些项目上,有时,就只能开发较少的产品。效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速度。为了缩短上市时间,对生产率也就不关心了。
下一代产品开发管理建立在快速上市时代带来的基于时间的收益之上,将在新产品引入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将产品开发带到一个新的发展起点。我所称之为研发生产率时代的产品开发管理之所以能实现,是基于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进步,具体来说就是我概括所称的开发链管理(development management chain,DCM)系统。对于下一代产品开发管理由信息技术驱动这一事实,任何曾研究过过去40多年管理发展史的人一点都不会觉得意外。信息系统已改变了从制造到会计到客户服务所有其他领域的管理,现在,它正在改变产品开发。
新的关注点再次落在了生产率上面:在投资水平不变甚至更低的情况下,取得更大的产品产出—— 即投入更少、获取更多。作为这种生产率提升的副产品,开发速度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也将取得新提高,其中的具体原因我将在后面再做解释。
图1-3用研发绩效指数来衡量产品开发绩效,说明了下一代产品开发可能带来的潜在改进。基于PRTM基准辅助部门—— 绩效衡量小组(Performance Measurement Group)所作的基准数据,该图以研发绩效指数在1992~2000年间的提高说明了前一代产品开发管理做法所取得的改进成果。你可以看到,随着更多的公司应用新的基于时间的产品开发做法,指数不断上升。在1996年之前,所有行业的提高率约为每年14%,而当大部分公司实施了这些做法并从中获益时,提高率放缓至4%。到了2000年,研发绩效指数稳定在接近1.0的水平,相比于1992年翻了一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