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里可以看出,楼主对零库存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同时,楼下的同志,特别是说所谓零库存其实就是保存当天库存的,虽然有点绝对,可也有一定道理.
实际上,零库存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概念.什么是概念?所谓概念就是大家努力奋斗的目标,实际上缺是实现不了的.可以比方为无限接近却无法到达.
可能这里有人要拿丰田来反驳我,认为丰田做到了零库存.可是让我们来分析丰田的看板模式,我们发现,库存是存在在各个环节的,就算丰田真的做到了零原材料库存和零成品库存,可是在制品呢?看板本身就意味着库存.库存是什么?库存是为了保障企业各个环节的顺利衔接而设置存在的.企业永远不可能完全的平滑\无缝的生产,所以永远也不可能真的零库存.只能一直不断的改善企业流程\持续不断的降低库存总量.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接近"零库存"呢?只有一个办法,是企业的实际运营平滑化,减少衔接点或是缩短衔接距离.
基于这一点,目前的企业一个普遍的方式就是实现产业的集中,譬如现代汽车的成功离不开它在设计之初的阶段就开始集中自己的供应商于自己的厂区周围,减少的,不只是物流运输成本,实际上是减少了自己和供应商的地理和心理距离,保证尽量的反应速度和实现及时的交互.
那么,对与目前非现代汽车模式的企业,怎么办?难道就等待灭亡吗?这里就要提出,供应商管理库存了.零库存并不是简单的转嫁库存风险,更不是强势的环节对弱势环节的打压!
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做法,象海尔模式,其实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发挥得好的话,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改观.
目前供应商抱怨什么呢?和厂家距离太远,联系不及时.厂家要求太急,经常一个定单就是要求马上\立即\即刻的发货,可就算是立刻的发货了,还有个路上的运输距离呢~~~于是厂家就怪供应商不够专业,想要轮换供应商,可是实际上出问题的是在双方时间的衔接缝隙太大,反应需要时间.
如果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也就是VMI,受益的,不只是厂家,供应商同样获利.这点就是可能就是大家普遍的不解之处.其实是对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理解偏差导致的实际处理偏差.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今天最被普遍滥用的概念,真正的VMI应该是真正的供应商管理库存而不是除了库存是供应商的,什么都是自己的.
首先,需要一个和供应商交互的接口.供应善能实时了解库存的消耗数量,然后根据目前企业的生产情况和库存情况决定什么时候供货和什么时候供货.这样保证了供给,同时增加了供应商的主动能力,让供应商削减很多其他由于混淆不清或货期安排不当而导致的额外费用.
单位有事情,今天就聊到这,想继续讨论的可以发我邮箱,著上名字或ID,本人邮箱是:liu_9874@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