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那个节目中讲的主要内容大体是这样的:
暴力倾向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本能。父母必须从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起就帮
助他们,使他们学会对这种本能进行调节。为了能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必须要善
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成为孩子学习的模范。不管在孩子身上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都
不能生气,都要加以包容。
那位父亲向我这样问道:
"为什么必须只想着孩子?难道不能也让他们了解一下父母的一片苦心吗?"
我可以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从父母的立场上看,要忍受的东西实在是没完没
了,看不到尽头。在每个周末,本来应该呆在家里好好休息,可是不行,因为你是
父母,所以你还要围着孩子跑前跑后;不管孩子的脾气有多么坏,父母都要一一忍
受;不管自己的情绪如何不好,父母都要用一张笑脸面对孩子……。父母也是人,
他们到底犯了什么罪,必须承受所有这一切呢?俗话说"人非圣贤",让父母们经
常这样把自己的感情放在一边,用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确实是非常之难。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不断地告诫父母们:忍耐,再忍耐!这是因为,不管怎样,
和发育还很不充分的子女相比,父母在心理上已经完全成熟了,所以在忍耐力上也
更强一些。
相反,对于孩子来说,则不具备这种忍耐力。如果强迫正在成长的孩子学习如
何进行忍耐的话,他们就不可能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从而产生心理上的
不安。对于父母来说,因为他们已经是心理成熟的成年人,就不太会产生这样的问
题。因此,应该让有忍耐能力的一方去忍耐,而不是相反。难道不是这样吗?
美国儿童心理学博士乔尼克,为了弄清3-6 个月的儿童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感情
的,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先让母亲对着自己的孩子微笑,然后表情突然变得
严厉起来,并将视线转向其他方向。不管孩子怎么向着妈妈看,妈妈始终不和他对
眼神,只是表现出一幅很生气的样子。
这些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们,先是把眼睛睁得圆圆的,脸上显得非常吃惊。然后
脸上就变得毫无表情,并竭力回避别人投来的目光。三分钟后,妈妈又重新对孩子
笑了,可是孩子毫无表情的脸孔却要一直持续好几个小时。可见,虽然孩子天生有
一个在构造上和成年人相同的大脑,可是如果母亲不帮助他调节情绪的话,他很容
易地就把这种生气的表情学会了,其程度之深有时会达到不可逆转的地步。
那么,请想一想吧,女性们一旦和自己的丈夫吵架以后,夫妻间的冷战通常都
要持续三、四天的时间。因此,在照看孩子的时候,这种不好的情绪也会从脸上流
露出来。如果这种情形经常出现的话,孩子不是很自然就学会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