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学生缺少什么?这是一个常常在教育界乃至更广范围内被谈及的话题。有的人说,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学生科学竞赛——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2004年,全球共有41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
[日期:2006-05-04]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学生缺少什么?这是一个常常在教育界乃至更广范围内被谈及的话题。有的人说,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学生科学竞赛——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2004年,全球共有41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名选手参加了决赛,中国有47位选手入围,人数在亚太地区排名第一,但是与美国一比,就一点优势也没有了,美国共有1077名选手入围。
但是,中国学生缺少的仅仅是创新能力吗?上海一名中学生物教师带着学生前往崇明岛进行水栖动物的研究,这些学生在现代科技、前沿技术领域并不输给外国学生,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大家要在泥泞的沼泽地里步行三四个小时,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两三名学生。
显然,中国学生在克服困难和科学献身精神上又输人一等。但事情还不止于此,在很多国际性的科技创新大赛中,欧美、日本等国家学生的展品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在现场制作展板,把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讲得很清楚,他们的见解不见得深刻,但他们就是为了参与探索,可是一些中国学生却是为了竞赛而竞赛,展板在国内制作完成后直接托运到赛场,有的甚至有着很强的成人参与的痕迹。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如果在竞赛中获奖,就会在升学考试中获得加分。
大学生的状况也不尽如人意,美国耶鲁大学助理校务卿王芳告诉记者:“中国学生往往等教授布置题目,通常也能完成的很好,但如果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另外,诸如中国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合作精神,重学历轻学问,功利心重,缺乏执着的学术精神等也是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听到的议论,至于出现的抄袭现象,更是把问题引向一场道德的危机。
中国学生缺少什么?缺少的是一种来自能力、精神、人格等多个层面揉和起来的综合素质,出现这样的状况,与我们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着的“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成人”现象不无关系,这些倾向使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离教育的本来意义越来越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