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问题:如何对该公司各职能部门进行考核
难点:
1.对于车辆调度中心来说,它是属于公用型资源,它的业务依赖于各个项目,如何衡量它的绩效
2.对于拼车运输,如何进行成本分摊,做出成本考核
对于运输部门,首先肯定最终目的是降低总成本。但是单纯的按照与往年的记录进行比较是意义不大的,尤其是在中国这种运输市场经常波动的环境里。
如果车辆是自有的,如同上边songnan说的,要强调对车辆和司机的考核,这个想对简单。同时如同nickliang说的,对配送线路的考核也是必须的,但是标准就要接合具体项目的要求了。我知道的几个3PL,很少有通过系统配载的,还是通过人工调度比较多。系统只是告诉你下单时间、地址、货物信息、以及要求达到的时间,具体车辆的发车时间、满载率都是调度在控制。如果货物加急,会在运单上注明优先配送。但这些都很难保证项目经理关心的客户满意度!我认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是让项目经理参与到运输经理的KPI考核!
如果车辆外包,则调度人为的操作压力将转嫁给下包的运输公司,运输经理可以更加专注地对线路的单价、准时准点率、签单返还率等进行考核。200+20的情况肯定是有的,也就是起车费加改点费的模式。如果货物分属不同货主,用体积重量A、B表示,则可以按照(220+调度中心运营费用分摊)xA/(A+B)计算分摊哦。至于调度中心运营费用我猜想是按照运单数进行分摊的。当然,同样需要项目经理参与调度人员的KPI考核,才能提高调度对不同项目服务水平的责任心。
外包的模式下,对于刚才提到的运输总成本,对于运代资源的考核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知道有的公司设立运价专员,对运输市场经常调研,对公司现有线路的费率进行Benchmarking。如果没有这个岗位,项目经理往往会自行了解市场状况,然后就会提出运输中心价格高质量差的说法。也是二者矛盾的根源。
对于项目经理,还是利润和客户满意度的考核最为重要吧?客服也好,项目经理也好,本质上是不应该与操作或者调度发生矛盾的。现在经常有矛盾,还是说明调度的配车原则不够透明,导致项目经理对现场把握力太弱,对调度不信任,才会有矛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