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 冷链过程控制的好坏关键在于门到门的商品交接
最初由 hqm1009 发布
[B]处于冷链节点 的冷库、冷藏(冻)运输车辆、低温物流中心、冷柜等硬体设施,在质量保证的情况下,均能达到相对稳定的低温环境,使冷链破坏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各冷链节点间的交接过程:
比如:从蔬菜原料产地的冷库(环境温度2--4度)进行拣货完成等待装车时使蔬菜暴露于常温环境1--2小时,再装入冷藏车(2-4度)时,即使冷库与冷藏车的制冷均无问题,但蔬菜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回温,其保质期就无法达到预期,而单从表面上还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正如之前的仁兄所谈麦当劳的那个经过回温再冷冻过的冰激淋已经不能再称为冰激淋了.
我们较常见的就是每天一大早,各食品企业的冷藏车将生鲜食品运送到各门店时,送货员将冷冻\冷藏食品从车上搬下来,置于常温环境等待门店验收后再进入冷藏\冷冻环境,中间的这个交接过程,使很多冷藏\冷冻品回温,再进入冷藏或是冷冻.这种情况下品质能得到保证吗?(这还算是好的呢)
有谁见过带低温收货码头的门店呢?虽然有些门店有冷库,但冷库设计完全没有上下货的码头,使到货商品必须经过常温环境才能入库,这就是冷链交接节点的不连续呀! [/B]
hqm1009所谈十分专业。
对冷链的研究越多,就觉得中国的冷链太落后了。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都是要人命的问题。欧洲、澳大利亚、新加坡,都有关于食品安全的国家要求,对食品从产地、配送、零售环节的温度控制,都有可执行的详细标准。
不光是食品,其他如药品、血液、鲜花等,都是需要冷链的。
这已经非企业所能了。
我们只能谈谈企业所能做的了:冷链物流设施,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如何实现温度控制等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