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为硬件公司打工?
平时大家都在抱怨说国内ERP实施的成功率太低,可在实施ERP项目背后的投资因素有如何呢?一般来说,在全球大多数ERP项目的实施当中,常见的投资比例为:硬件:软件:实施=1:2:3。
看看上面预算方案,好像有点比例失调,可是却又是在国内项目中极为常见的,要是把这个也说成是中国国情所致,实在是不敢苟同。
确立项目的时候,首先要看最终目的何在。看上面老兄的情况,大致可能要做的是:典型ERP应用:FI/CO(财务及成本控制), MM(物料管理), PP(生产计划),QM(质量管理), HR(人力资源), 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工作流集成等。看上去应该是要为企业做一个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系统。
接下来进行软件选型,当然先确定是购买标准软件还是自行开发。一般来说,标准软件稳定性高,后期维护费用低,但前期购买成本贵;而自行开发比较灵活。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在小型系统中,多采用自行开发,而大型系统多采用标准软件+客户化实施的方法。看过不少在国内自行开发的大型系统,到最后多半是草草收场,变成一个缺乏统一规划的数据库跑在很强劲的平台上的局面。所以,从我个人的观点而言,还是不建议自己做软件开发。
再有一点,上述方案当中似乎不同系统之间并没有进行有机集成。对于企业的信息系统而言,往往不同各组件之间需要协同工作,分散的系统必然导致数据的冗余存放和由此带来的大量占用空间和提高管理复杂性等问题,而且还需要有足够多足够功能强劲的接口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这些都是一个企业的IT主管在将来日常维护当中所要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
看来看去,上面的方案似乎出自于IBM RS6000的某个销售或者是IBM的某个代理商之手,在一大堆黑色的unix box放在你的机房里面的时候也许很有成就感,问题是如果没有合适的应用运作,可能这些都是让你头疼的废铁,也是将来加官进爵路上的绊脚石。
呵呵,想想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