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og96

[精华] 物流中心储位管理与物流中心作业系统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11#
发表于 2004-7-16 13: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12#
发表于 2004-7-18 17:54 | 只看该作者

光下和谢,难道每人回去读吗?

俺在第5楼向各位讨教的问题,没人愿意解答吗?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73
ITPUB元老
日期:2005-08-13 12:33:5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版主6段
日期:2012-05-15 15:24:11ITPUB 11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2-10-09 18:03:32复活蛋
日期:2012-11-06 09:33:44阿斯顿马丁
日期:2013-11-19 10:38:16
13#
 楼主| 发表于 2004-7-19 13:10 | 只看该作者
对游客兄的回应: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一个前提:作者给出的是一个直通式的仓库,这就意味着所有祸物的搬运距离是一致的,不存在差别。当然,在实际的搬运过程中会存在搬运批次大小与搬运时间的差别,但这里我们认为它是无差别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在储位分派上需要考虑的就是货物的进出频率。G储位的进出仓次数为600,E储位的进出仓次数为110,D储位的进出仓次数为73,F储位的进出仓次数为350,A储位的进出仓次数为80,因此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合理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73
ITPUB元老
日期:2005-08-13 12:33:5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版主6段
日期:2012-05-15 15:24:11ITPUB 11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2-10-09 18:03:32复活蛋
日期:2012-11-06 09:33:44阿斯顿马丁
日期:2013-11-19 10:38:16
14#
 楼主| 发表于 2004-7-19 13:13 | 只看该作者
C储位的进出仓次数为375,H储位的进出仓次数为500,B储位的进出仓次数为134,由此,应该调整的应该是C储位和H储位的位置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15#
发表于 2004-7-19 16:17 | 只看该作者
to log96,
按货物进出仓频次的总和来考虑,肯定是不对的。书中给出的具体示例,恰恰是各种货物进出仓分别的频次,即搬运频次的差别不可忽略。根据书中的建议答案,显然是根据进出频次的比例值来安排储位的。我前面的疑问,就是书中的这种做法是普适的,还是经验的?因为按我前面说的,假设那仓库为40米长,8个库位是等距的(实际工作中最简单的一种情况),书中的答案(即那工作方法),好像不正确!

你再想想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2
授权会员
日期:2005-12-30 23:53:01
16#
发表于 2004-7-20 16:21 | 只看该作者
作者一定犯了错误。
他的方法:
1,先比较进仓次数/出仓次数,分为ABCH和DEFG二组;
2,作者可能假设了栈板作业产品是相关产品,因此ADEF应该距离出口更近一些(原因不详)
3,因此在DEFG组产品中,G产品虽然出入库频率最高,仍然没有放置于出口

这种方法只比较了进出仓次数而不考虑绝对值,试想:
A产品每年入库1次,出库10次
B产品每年入库100次,出库500次
按作者理论A应该更靠近出口,
因为0.1〈0.2
这方法也与他前面所讲的‘以周转率为基础法则’是矛盾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73
ITPUB元老
日期:2005-08-13 12:33:5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版主6段
日期:2012-05-15 15:24:11ITPUB 11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2-10-09 18:03:32复活蛋
日期:2012-11-06 09:33:44阿斯顿马丁
日期:2013-11-19 10:38:16
17#
 楼主| 发表于 2004-7-21 11:1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储位的分派
针对作者的意图,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假设
1.        仓库为直通式
2.        货物的属性无差别(只是针对进出库所要用的时间)
3.        每次进出库作业的时间一致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提出这样的虚拟数字:
仓库的通道长度为m
货物为两种:a和b
货物在时间n内的进出库数量及频率为:
a                              b
进库数量:200                  进库数量:100
进库次数:20                   进库次数:50
出库单位:10/次                出库单位:1/次
出库次数:15                   出库次数:80

仓库的储位规划为

---〉入口 储位1 储位2 储位3 储位4储位5 ---〉出口
(以上储位大小一致,均匀分配,每个储位长度为m/10,互不连接,中间间隔为m/10,靠近仓库出入口的间隔为m/20)

如果以仓库作业的行进距z最短为评价条件,货物a应该放在哪个储位上?

我们假设货物a应该放在x储位上,x储位距离仓库入口为x, 距离仓库出口为m-x
由前提条件可知,货物a的仓库作业的行进距离z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z=20x+15(m-x)
即z=15m+5x
如果储位x是储位1,则货物a的仓库作业的行进距离y等于15.25m
如果储位x是储位2,则货物a的仓库作业的行进距离y等于16.25m
如果储位x是储位3,则货物a的仓库作业的行进距离y等于17.25m
如果储位x是储位4,则货物a的仓库作业的行进距离y等于18.25m
如果储位x是储位5,则货物a的仓库作业的行进距离y等于19.25m

由此可见,货物a应该放在储位1上

同理,我们假设货物b应该放在y储位上,y储位距离仓库入口为y 距离仓库出口为m-y
由前提条件可知,货物b的仓库作业的行进距离z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z=50y+80(m-y)
即z=80m-30y
如果储位x是储位1,则货物a的仓库作业的行进距离y等于78.5m
如果储位x是储位2,则货物a的仓库作业的行进距离y等于72.5m
如果储位x是储位3,则货物a的仓库作业的行进距离y等于66.5m
如果储位x是储位4,则货物a的仓库作业的行进距离y等于60.5m
如果储位x是储位5,则货物a的仓库作业的行进距离y等于54.5m

由此可见,货物a应该放在储位5上

由以上计算可知,货物的进库次数与出库次数比小于1,则应该放置于尽量接近仓库入口的储位,货物的进库次数与出库次数比大于1,则应该放置于尽量接近仓库出口的储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18#
发表于 2004-7-21 12:29 | 只看该作者

好样的!俺喜欢这种工作态度

上面的计算还是有问题:

1)计算明显试图通过个案来总结普适的方法
根据arms楼上的反例,我稍微做了些数字修改
货物A: 进货次数 2 出货 10次=》进出比值=0.2<1
货物B: 进货次数 100 出货 50次=》进出比值=2>1
根据log96的结论,应该是A放置于靠近进口处的库位;B放置于靠近出口的库位。正确吗?我们不妨也按楼上的(m,x)来演化一下。根据楼上的示例,库位1~5的距进口距离x分别为,m/20, 5m/20, 9m/20, 13m/20和17m/20,结果如下
A: z=2x+10(m-x)=10m-8x
放置在库位1时,z=9.6m
放置在库位2时,z=8m
放置在库位3时,z=6.4m
放置在库位4时,z=4.8m
放置在库位5时,Z=3.2m
货物B: z=100x+50(m-x)=50m+50x
放置在库位1时,z=52.5m
放置在库位2时,z=62.5m
放置在库位3时,z=72.5m
放置在库位4时,z=82.5m
放置在库位5时,z=92.5m
总结:如根据上述计算,我们应该B放置在库位1(进口),A放置在库位5(出口)啊!啊?

2. 楼上的示例中,还有一个小小不严的假设,即x的计算考虑到从进口到库位靠近进口一边的距离。稍稍带有偏向进口距离的倾向?是否用库位在m方向的中心点更公平些?

3. 还有一个问题,我个人觉得log96开始对z的考虑思路是正确的,但还忽律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上述示例假设中,判断的结果是分别考虑子系统(即A、B两种货物)各自的距离z最小,是否应考虑正个系统的z最小呢(即A+B)? 是否在设置示例(5个库位,2种货物)时,条件稍微宽松了?如果货物品类多,应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个别货物放置库位后的行走距离可能不是最小的,但它把其最小距离的库位让给了其它品类,以得到总体的z最小。多雷锋啊!

望三思...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73
ITPUB元老
日期:2005-08-13 12:33:59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3:36版主6段
日期:2012-05-15 15:24:11ITPUB 11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2-10-09 18:03:32复活蛋
日期:2012-11-06 09:33:44阿斯顿马丁
日期:2013-11-19 10:38:16
19#
 楼主| 发表于 2004-7-21 16:20 | 只看该作者

Re: 好样的!俺喜欢这种工作态度

2. 楼上的示例中,还有一个小小不严的假设,即x的计算考虑到从进口到库位靠近进口一边的距离。稍稍带有偏向进口距离的倾向?是否用库位在m方向的中心点更公平些?[/COLOR]

这一点,是懒了一些,纯粹为了方便计算

3. 还有一个问题,我个人觉得log96开始对z的考虑思路是正确的,但还忽律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上述示例假设中,判断的结果是分别考虑子系统(即A、B两种货物)各自的距离z最小,是否应考虑正个系统的z最小呢(即A+B)? 是否在设置示例(5个库位,2种货物)时,条件稍微宽松了?如果货物品类多,应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个别货物放置库位后的行走距离可能不是最小的,但它把其最小距离的库位让给了其它品类,以得到总体的z最小。多雷锋啊![/COLOR]

应该是做到整个系统的均衡,应该是做到整体的行进路线最短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23
ITPUB元老
日期:2005-02-28 12:57:00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1:18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1:18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1:18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1:18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2-13 15:11:18马上有车
日期:2014-02-19 11:55:14马上有房
日期:2014-02-19 11:55:14马上有钱
日期:2014-02-19 11:55:14马上有对象
日期:2014-02-19 11:55:14
20#
发表于 2004-7-21 22:12 | 只看该作者
唉,虽然我也看过,还是游客兄看的清楚,我辈的确是要惭愧了。
在WMS中的Item的ABC分类的确是根据货物周转的频率来计算的,而进仓次数和出仓次数我是这么考虑的,如果进出库都是PL的情况,不管进仓次数还是出仓次数,反正都是拿个叉车每次1PL的来运,所以这个比率就意义不大了,我还真没有看过谁能几十PL一起运的呢。到是拆零作业的情况,那一定会有仓内补货,拆零区会离出库区比较近,这个比率也没有什么意思,所以我这里也不太能理解这个比率的含义,说不定是我不能理解,请大家指教。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TOP技术积分榜 社区积分榜 徽章 团队 统计 知识索引树 积分竞拍 文本模式 帮助
  ITPUB首页 | ITPUB论坛 | 数据库技术 | 企业信息化 | 开发技术 | 微软技术 |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 IBM技术园地 | 行业纵向讨论 | IT招聘 | IT文档
  ChinaUnix | ChinaUnix博客 | ChinaUnix论坛
CopyRight 1999-2011 itpub.net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未成年人举报专区 
京ICP备16024965号-8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151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14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