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新零售是什么?与传统零售有何区别?
(一)、思维、心态、精神的不同
传统零售:企业高层经营思维一般比较保守,对企业发展的好处是不会无方向地扩张,不足是可能造成满足现状,不想突破,对新思维、新战略方向的调整显得疲于应对;中层管理往往因为涉及利益冲突导致多个部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线上线下包容心态;基层人员受公司战略方向、中高层领导的影响,在对待一些新事物、新知识的吸收上显得比较抵触。
新零售:传统零售企业转型新零售,需要高层领导的颠覆性经营新思维,需要中层管理者线上线下融合包容的心态,需要基层人员不断学习的求知精神。“思维”引导“心态”,“心态”倡导“精神”。
(二)、渠道的布局不同:单一渠道VS全渠道
传统零售:局限于从早期的“行商”比如货郎担,“坐商”比如绝大部分固定的门店,到“网商”比如第三方网店平台,这些都是靠体力、线下位置、平台流量产生购物。
新零售:新零售强调“云商”概念,从用“脚”出门购物到用“手”握住鼠标和触摸手机购物,到接下来的用“嘴”语音购物、用“眼”VR购物,用“脑”意念购物。购物的通道不断增加,从单一渠道到多渠道,再到所有渠道的协同。全渠道,是商业的未来!
(三)、场景的不同:单一VS多样化
传统零售:传统场景是到店、拿货、付款、走人,网店零售的场景是浏览、购物车、付款、收包裹,相对来讲都比较简单。
新零售:场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复杂的多,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要深度闭合,玩法也比较多,更精彩!包括门店购、APP购、店中店触屏购、VR购、智能货架购、直播购等。
(四)、购物时间、空间、方式的不同
传统零售:消费者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买到大众化的商品。
新零售:今天的消费者,希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方式购物,想买就买。并且可以到店自提、门店配送、快递配送、定期送等。如果我们的商家做不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方式让消费者接触并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那你最终会被消费者所遗忘。
(五)、对待社群的态度不同:
传统零售:“中间化”,一件商品要经过好几层传递;电子商务“中心化”,流量聚集在平台,花钱买流量才有生意;
新零售:“社群化”,不要什么人生意都做,吸引目标客群就好了,“便利、品质、性价比、独特性、感动”,零售进入精细化运作时代了。
(六)、对顾客的态度不同
传统零售:以商品为本,想方设法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新零售:以人为本,聚集同一社群属性的消费者,根据他们特点和所需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商家就需要更多商品和服务资源提供给消费者,这对传统的供应链体系是极大的挑战。
(七)、对导购的赋能不同
传统零售:传统意义的导购,在店铺里面等待顾客并引导购物的人。
新零售:新零售的导购,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成为全渠道智能导购并且微商化,导购并不一定全职。新零售赋予新导购更多的职能,顾客引流、社交传播、销售引导、售后服务等,满足顾客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购物需求。
(八)、对待IT的态度不同
传统零售:IT系统作用主要体现在工具属性上,提高经营效率为目标,没有IT系统支持很多夫妻店也开的好好的。
新零售:IT系统是经营的基础和核心,首先要把顾客、商品、营销、交易、管理在线化,打通各个环节,然后运用大数据智能让经营决策更科学合理。
(九)、对待互联网的态度不同:
传统零售:集中在PC互联网时代,流量高度中心化,零售商即使拥有搭建网店的技术和运营能力也无法成功,电商业务只能依靠平台。
新零售:集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流量碎片化以及实体门店自带流量,只要解决IT系统和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运营能力,零售商就形成了自己的新零售体系。
2、传统零售纷纷败走中国,新零售崛起,你怎么看?
有关数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50万亿元,这对于零售商来说是个好消息,也是个大机会。
这也是一个消费者主权时代。互联网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发生了极大变化。
甲骨文公司面向18—60岁的消费者进行了一次以“体验式零售演变”为题的市场调研,结果显示,相比于美国,中国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加凸显,87%的受访者都认为个性化很重要。
尽管如此,多数企业却还在原地踏步。
德勤公司一份针对“中国消费者与企业家关系”的调研结论显示:“75%的中国消费者并不满意目前的消费体验……中国消费者对于客户体验的要求已大幅提升,但中国企业普遍未能跟上变化的步伐。”
这实则道出了当下中国众多的零售企业正面临的困境:战略上的懒惰,不习惯勤奋,不习惯迭代,不习惯变换姿势……
嗅觉灵敏的巨头企业已抢先入局。亚马逊推出“不用排队结账”的Amazon go,阿里收购银泰商业,腾讯入股永辉新零售板块,京东提出“无界零售”战略……
从传统零售过渡到新零售,一部分“脱轨”的从业者将被无情淘汰,只有适应新节奏、掌握正确方向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3、阿里腾讯瓜分中国零售市场,把持中国半壁江山,小企业将如何自处?
到零售是效率体验和产品体验的结合。如果想从效率端突破,需要规模和相匹配的管理能力,而规模还需要大量资本的助推。如果初创团队缺乏以上条件,可以选择接近产品端,依靠自己的渠道或现在很多新渠道,做好产品上的创新,有自己忠实的顾客群,理想状态做出自己的品牌,离盈亏平衡点也更近。
在新零售领域,垂直是一个机会。很多人可能马上想到垂直渠道,但垂直的渠道很难做大,垂直意味着流量入口天然具有局限性,价值受限。这一点在电商垂直领域已经被证明。
然而,垂直还有不同的维度。一个维度是垂直产品,这里面充满了机会,比如周黑鸭、来伊份、全棉时代,只要你在某个产品领域当中,打造出一个独特的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相对容易好做。
第二个维度是垂直人群。这不是以产品做维度划分,而是以人群、社群或身份标签来划分,甚至可以更虚拟的东西来划分,比如审美、价值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