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溪流中的树枝 于 2015-4-9 18:00 编辑
1. 在您的企业当中,以上10大IT运营目标,您觉得哪个最为关键?请结合您所在的企业,简单描述一下理由。
答:可预知完成时间。未来的较长时间内,到底需要整合多少数据量,做怎样的具体分析工作,其实还是需要不断探讨实践才能确认的。所以关键是新的需求来了后,能尽快评估出,到底基于这样的数据、这样的计算方式下,多久能把结果分析出来。不同的数据、不同的分析结果,肯定都是有时效性的,知道大概所需的时间了,才好确定一个工作到底费很大劲做出来,到底有没有用。时效性要求高,又可能很久才能分析出来的东西,做与不做就差别不大了。
2. IT实时运营离不开内存数据库,请问您所在的企业是否正在使用内存数据库?是Oracle 的TimesTen,IBM 的SolidDB,还是SAP的HANA?哪个好?为什么?
答:我们在用Altibase内存库。具体哪个好,还是要看企业具体的应用需求。如果是偏向OLTP的应用,肯定用TT、Altibase、SolidDB这样的内存库好。如果是偏向OLAP的应用,肯定用HANA这样的内存库好。如果是OLTP,且要和oracle配合得更紧密,找一个厂家就把异构数据库同步的事都搞定,肯定用TT方便。如果是偏向OLTP的应用,且想用内存库时更完美的支持字典表与性能视图的查询,肯定用Altibase方便。如果是偏向OLTP的应用,且怕内存不够大,且可以不用oracle/sql server等传统磁盘库,敢用混合型数据库的,那肯定是Altibase和SolidDB用着方便。预算少的项目肯定用不起HANA,等等。反正还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看具体选哪个库,不能一概而论的。
3. 对于数据分析,传统的磁盘数据经历了OLTP与OLAP,Cache三道工序,由此造成的痛点是:分布在三个数据模型中拥有三个数据副本,存在固有的数据延迟,造成资源浪费。而驻留在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SAP HANA将OLTP与OLAP合二为一,你觉得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答:HANA号称同时可支持行存和列存两种方式,由于很多项目具体是OLTP还是OLAP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分不清楚,所以HANA这种两种存储方式都支持的方法,理论上肯定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的。但一套数据存2份,尤其是在内存中存2份,占用的空间也过大了些,再加上HANA要价太高,这就影响了它在各行各业的普及。由于硬件单机的内存容量毕竟有限,所以内存库下一步的趋势,一定是向分布式方向演进。业内现在这方面有2个发展趋势,1个是像EMC gemfire这样,数据存储方式仍按表的方式,支持动态的分布式架构,但无法通过标准sql访问,另1个是应用程序做若干改造,与内存库配合着实现动态分布式部署。虽然数据库有CAP原理和BASE思想做制约,我还是相信这2个方向将慢慢融合,分布式内存库平台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市场的主流。
4. 一个好的内存数据库不能被单纯地视为一个数据库处理引擎,更重要的是能发挥数据平台提供的服务,就像SAP的HANA平台所能满足的那样,能够统一管理生命周期的安全性、与第三方APP的无缝集成,云端部署尽可能满足用户需求,应用开发简单高效,且支持HTML5与JavaScript适配不同终端设备(如PC,手机,平板)等,请问你的企业有哪方面的诉求?
答:一个好的内存库,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5或6方面的能力:
(1)基本功能支持。包括对不同软硬件平台的支持,支持SQL92、SQL99等标准SQL,支持int、char、varchar、date等传统数据库数据对象,支持各种约束(主外键、索引、not null、非空等),支持事务及锁机制等。具体有哪些可参考oracle,因为就它懂的人最多,大多数人都在以它为标准看数据库需求,缺了哪个都觉得别扭。
(2)高可靠性支持。通过自带或第三方的软件,提供HA能力;如果能支持分布式存储、动态负载均衡更好。
(3)运维能力支持。支持命令行与图形操作界面,支持通过API或命令行方式获得数据库运行状态(锁信息、长时间运行的sql、占用内存情况、异常信息等)。
(4)对外接口支持。具备和众多其它平台打通接口(比如和oracle等磁盘库同步数据,具备和Tomcat、websphere、ArcGIS等平台的连通性)。
(5)在上述基础之上,性能要显著的比oracle、sql server、DB2等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强至少一个数量级。
(6)当然,在上述基础之上,如果价格再比较便宜,就完美得人见人爱了,呵呵
5. 李克强总理一直在提“升级中国经济2.0”的概念,这就意味着很多企业未来蕴藏着大量的转型机会,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新兴的前沿技术。对于零售业而言,从多方交易到一对一的互动关系;对于制造业而言,从批量生产到定制的三维打印;对于医疗卫生行业,从常规治疗到个性化医疗。驰骋IT领域的Puber,对未来IT实时运营,你们有哪些畅想?请和大家分享下您的想法。
答:中国经济未来几十年内的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这么多人,原来平均过得这么差,还找不出足够的需求、产生不了足够大的能量吗?随着大数据概念的兴起、Hadoop等新的技术的不断涌现,对于中国各行各业的数据集中与数据分析,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大数据的概念,其实感觉是以前的BI概念的发展,所以大数据相关项目实施时,难免要遇到当年BI项目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分析专题/主题/模式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以前数据量太大,你分析不过来,现在技术发展了,能分析得过来了,但你把这些数据都拿过来,具体要分析什么?分析什么是有用的?怎么能在需要的时间内分析出你期望的结果(因为过久分析出来的结果,可能会用处不大了)?这些方面的探索,是需要各行各业对业务有深刻了解的人,进一步不断总结实践的。马云说过,未来的趋势是从IT向DT发展,“升级中国经济2.0”一定属于那些有数据、且会分析数据的公司和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