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了解了一下水口料的定义,不同行业的朋友可能不太清楚
回料:就是水口料的普通话叫法。
副牌:是相对正牌料而言的,正牌是指原厂有规格确认的合格料,而付牌就是指该规格下的次品,部分或全部指标不能达到规格检验标准.比如原料厂商生产过程中出现品质问题的料,在同一台设备上不同牌号料转产的时候的衔接料,开车和停车阶段的不稳定料等等.
注塑行业中光水口是指:注胶入产品型腔时流道部分的胶料;
而常说的水口料通常包括水口、制程中之不良品、调机品、调试机器时的料头;
水口料也应视其生产时产品之用料好坏而定,如果用的全新料则可以用来生产深颜色的产品,最好是黑色,如果是用的回收料生产的话则只可生产质量要求比较低的产品;一般水口料加入的比例不宜太大25%左右为宜;
G其它行业的水口料有的称为回收料,产生这些水口料的材料称之为标准材料,都是一样的道理
易飞中没有关于这种物料的具体处理模块,不知道其它ERP有没有,但是即然用的易飞那就主要讨论关于这个系统的处理办法了。
T之前有不少朋友对此做了一些讨论,但是感觉不是很理想,当然或许我没有理解透的原因。
1、 不算成本:即水口料产生时,用库存模块中的录入一般交易单据,直接做入库处理,增加库存数量(不核对工单,为了以后统计需要,可以在一般交易单据录入工单信息);而产品BOM中是不建有水口料的,生管转成工单后,根据库存中的水口料数量和掺入比例自行调配数量,这样标准材料用量减少,而增加了水口料的用量,因为水口料是没有成本的,所以工单的成本也是降低的。然而当水口料数量太多时,在仓库中这么多物料却没有金额也是不行的。
2、 估算成本:因为水口料是不会有进货动作的,所以在水口料的品号信息中的会计栏位上,填写单位标准材料成本。操作同1一样,只不过这样做给水口料增加了价值,而这个价值则是由财务估算上去的(通常是将水口料当废品卖时的价格)。(在财务处理方面,将这些水口料的入库单抛转凭证时,借制造费用、贷原材料成本,再将制造费用摊到各工单中。然而这样就造成工单实际的成本跟总帐科目里面对不上了。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3、联产品方式:这种方式好像是比较合理一些,工单产品生产完时,整理出水口料的数量,先在录入工单联产品成本比例中录入水口料占用的成本比例是多少。然后在入库单中,核对工单将原产品和联产品都入库。在工单成本计算时会按这个比例将成本分开。然而这样做最大的问题时这个比例往往很难取准确了。
4、视同标准材料一样:水口料跟标准材料可能只有品质上的不同,用的话还是一样用,那么可以视为同标准材料一样,所以成本也是一样。工单结束,水口料入库时用余料退库退回到标准材料中,不另设料号管理,但是要同标准材料的库位(或库别)区分开。生管可以按照仓库别来适当调配用量削耗数量,然而同1一样,数量太多时这部分的材料金额是否合理呢?如果一些这类材料不再使用,做报废处理,这么大的金额是否合理呢?
管理这些水口料以以下的条件的合理方案(最好不要让制造部门太复杂的处理)是什么
1、水口料单独料号管理;
2、水口料要有一个合理的成本;
3、要与其产生的工单对应,工单成本要减掉这些所产生的水口料成本;
4、水口料与标准材料成本不能一样
把 "主產品" + "水口料" =
"A"
工單是生成"A"
"拆解單" 將 "A" 拆成 "主產品" + "水口料"
"拆解單" 時才分成本
可以BY狀況分成本. 簡單好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