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支持与强化研发
日本造船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有效地对造船工业给予指导。其中具体包括:处理过剩的造船设施能力;企业合并,实施集团化管理,调整和强化产业体制;特定船舶制造业安定事业协会收买被处理的设备和土地,并对由此而发生的解雇金、退职金等债务给予担保;根据促进特定远洋船拆解临时措施法和促进船舶拆解补贴制度等,大力促进拆船;根据垄断禁止法,对造船设备能力在1万总吨以上船厂的造船产量加以限制;促进高附加价值船、船舶配套设备、海洋开发设备等新技术和生产技术开发,强化研究开发体制;促进国际协调,加强造船国之间对话,稳定造船市场秩序;提供出口信贷,促进在日本船厂造船,支持造船工业;对产业调整给予援助。
第二个原因是日本非常重视船舶技术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日本的国家级船舶技术研究所和民间造船公司所属的研究部门也是舰船科研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了有效地进行研究开发,由国家制定综合性重要研究开发计划,将各方面科研力量集中起来,并以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研究力量为核心,由产、学、官三方联合开发。科研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国家重点向国立研究机关拨款;二是由民间财团和企业出资。
第三个原因是良好的历史机遇。日元曾经大幅度贬值,使得日本造船工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新船订单大幅度增长。日本趁此机会,为造船工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来,“中国特需”又极大地促进了日本造船和海运等产业的恢复和发展。由于中日、中美贸易的迅速增加,运力供不应求,连旧船都成了抢手货。日本造船和海上运输业出现了20年来未曾有的兴旺。日本造船业巨头为扩大再生产,增加投资。这些新的设备投资和扩大再生产的活动扭转了日本经济的“空洞化”,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陷入竞争力下降的恶性循环
长期以来,日本造船业始终居世界之首。但是,造船业的竞争环境正在急剧变化。鉴于世界造船业设备投资过剩,船价下跌,市场需求尤其是超大型油轮等大型船舶更新需求减退,今后国际海运业船舶更新换代速度放缓,造船业国际竞争趋于激烈。尽管在造船技术与造船质量方面日本还具有优势,但实际上真正能居世界第一的方面已为数不多了。
由于中国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国大力发展造船工业,使得日本在国际造船市场上的份额不断缩小。韩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在设施规模上超过了日本,在产品质量方面所得到的评价也与日本不相上下。另外,中国正在积极进行设备投入,造船生产要素低廉化来势汹汹, 在中小型船舶市场竞争中对日本构成威胁;而日本造船成本日益提高,造船人力高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无法采取低价策略来争取订单。应该看到,目前日本早已失去了绝对领先的地位。
据日本造船工业会预测,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内,世界船舶市场的需求将减少到2000万吨,导致竞争加剧,价格下降,造船业将面临更大压力。近年来,日本七大造船公司或综合企业的造船部门基本上都是赤字经营。来自外国政府抗议压力更加强烈。最近欧盟提出,日本政府给予造船厂出口融资,违反WTO公平竞争的原则。原有的日欧协议限制了日本造船能力与造船产量,影响了日本造船业的发展。
日本的造船业历经半个世纪,一直保持世界领先的水平。在制造业更多地向海外转移、竞争力渐失的环境中,生产规模有所下降,产业有空洞化倾向,亦造成维持关联产业集成的困难,造船业陷入竞争力下降的恶性循环。
此外,对“中国特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由于中国大量买进原材料,抬高了许多原料和运费的价格,钢价已经达到15年来的最高值,铜价提高了40%,海运费两年上涨了6倍。这必然大大增加日本制造业的成本,为制造业的复苏投下阴影。日本政府定位发展政策为“东北亚物流中心国家”,造船业有高度集中化的趋势。尤其是中国最近积极建设大型造船厂,加上成本优势,规划在2010年世界造船市场占有率提高到15%,未来将对日本造成严重竞争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