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想还是基本不改系统逻辑,特别是MRP计算这种核心逻辑.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不想改而是根本改不了(大多用了比较长久的ERP应该都这种情况,在现有的一亩三分田上产量最大化:管理层也大多这个思路.
除非能说服搞一个大项目做针对性的二次开发甚至换系统.不知道W39指的是不是这种?)
所以重点关注process层面改进:
1.单用一个料号R,对应有三家供应商
2.分析并给出历史销售生产(没有的话根据FORECAST)数据由A,B所使用掉R的大概比例
3.给出采购X1家的最少比例,由供应链部门决定上下可波动差异(结合forecast,这个比例值可以不断修正),然后由采购在MRP给出R的总需求上分配下单.
4.系统中需要做的改进是:按批量记录库存R进出,或者更简单些用库位(架位)来区分X1,X2,X3供应商,以确保A产品只使用X1.成本跟踪也按批量或库位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