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风动心动

中国银行IT蓝图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1
ITPUB 11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2-10-09 18:08:15
1001#
发表于 2012-9-17 12:24 | 只看该作者
风动心动 发表于 2007-1-21 13:17
昨天和中总行的一位业务处长作了一次交流。
在肖钢董事长的指使下,原定的方案是一刀切,对各省分行不满足 ...

顶一下,IT蓝图以前貌似搞了一次,08、09年的时候,能详细介绍下不?
顺便说一下,“指使”这个词用的太不当了,这是要干什么坏事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2
ITPUB9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0-10-08 09:32:262011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1-02-18 11:43:35
1002#
发表于 2012-9-21 18:34 | 只看该作者
恭喜中行在四大行排名第一啊,听人讲中行成功的原因在于成功的把企业办成研究生院,里边博士硕士一大堆,成天坐而论道,是吗?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3
ITPUB 11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2-10-09 18:08:152014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4-02-18 16:42:02马上有房
日期:2014-02-18 16:42:02
1003#
发表于 2012-9-21 22:20 | 只看该作者
IT蓝图能拯救中行么?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1004#
发表于 2012-10-20 19:06 | 只看该作者
网上闲逛,发现一篇文章:《(中国银行)软件中心正式通过了CMMI4级评估》(http://www.bocsoft.cn/introdu/091020.htm),
问大家一个弱智的问题:通过CMMI认证的公司在什么地方可以查到?是https://sas.sei.cmu.edu/pars/pars.aspx吗?
这个网站我没查到软件中心,有哪位可以指点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46
ITPUB元老
日期:2010-02-25 16:24:32授权会员
日期:2009-11-29 21:47:24最佳人气徽章
日期:2012-03-13 17:39:18玉石琵琶
日期:2012-02-21 15:04:38优秀写手
日期:2013-12-18 09:29:16ITPUB 11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2-10-09 18:06:20秀才
日期:2015-11-11 10:22:49ITPUB十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1-11-01 16:20:28ITPUB9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0-10-08 09:28:52itpub13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5-05-05 14:25:15
1005#
发表于 2012-10-21 20:01 | 只看该作者
是的,上面的网址可以查到通过CMMI的企业。中国银行软件中心好像漏了,是不是用的其他名字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3
行业板块每日发贴之星
日期:2006-03-06 01:02:072014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4-02-18 16:42:02保时捷
日期:2013-12-16 12:42:51宝马
日期:2013-11-29 17:05:38兰博基尼
日期:2013-08-13 13:19:262013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3-02-25 14:51:24咸鸭蛋
日期:2013-01-14 16:22:27双黄蛋
日期:2012-12-20 18:06:30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1-04 11:51:22ITPUB十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1-11-01 16:21:15
1006#
发表于 2012-10-22 12:04 | 只看该作者
应该用的博科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3
ITPUB十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1-11-01 16:26:592015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5-03-04 14:53:16优秀写手
日期:2014-04-09 06:00:22马上有对象
日期:2014-02-18 16:44:082014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4-02-18 16:44:08红旗
日期:2013-08-02 03:26:022013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3-02-25 14:51:24ITPUB 11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2-10-09 18:16:00奥运会纪念徽章:跆拳道
日期:2012-09-13 17:49:23奥运会纪念徽章:乒乓球
日期:2012-07-27 10:48:20
1007#
发表于 2012-10-22 16:03 | 只看该作者
还提蓝图呢,中行在工农中建交5大行中,业绩最差。连有些股份制银行都比中行的利润高。
肖钢、行领导还挺强势。
哎。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46
ITPUB元老
日期:2010-02-25 16:24:32授权会员
日期:2009-11-29 21:47:24最佳人气徽章
日期:2012-03-13 17:39:18玉石琵琶
日期:2012-02-21 15:04:38优秀写手
日期:2013-12-18 09:29:16ITPUB 11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2-10-09 18:06:20秀才
日期:2015-11-11 10:22:49ITPUB十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1-11-01 16:20:28ITPUB9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0-10-08 09:28:52itpub13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5-05-05 14:25:15
1008#
发表于 2012-10-22 18:19 | 只看该作者
打死也不说 发表于 2012-10-22 12:04
应该用的博科吧

也没有看到博科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1009#
发表于 2012-10-25 03: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allengeBOC 于 2012-10-25 03:34 编辑
ChallengeBOC 发表于 2012-10-20 19:06
网上闲逛,发现一篇文章:《(中国银行)软件中心正式通过了CMMI4级评估》(http://www.bocsoft.cn/introdu ...

直接写信问了一下SEI,他们回信:
The length of time an appraisal’s results published on the PARS web page is displayed is three (3) years.  Therefore, the subject appraisal in your inquiry expired on PARS in June 2012, which is why you do not see it there.   I hope this information helps you.
应该是过了3年查不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
2012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2-01-04 11:57:56
1010#
发表于 2012-10-27 18: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ctigerdragon 于 2012-10-27 18:51 编辑

中行IT蓝图项目的核心引擎
作者:中国银行IT蓝图实施办公室主任 余彤
关键字:IT蓝图、核心银行系统、中国银行
摘要:IT蓝图是对中行应用系统的全面替换和升级,包括应用架构、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和IT治理四方面,其最有代表性的是核心银行系统,它作为核心引擎带动了IT蓝图项目的整体推进。
如何充分运用信息科技的先进成果加速金融产品创新,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促进银行的集约化经营管理,建立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实现数据逻辑大集中,并在短期内完成上万个机构网点投产实施,成为全球大型商业银行系统建设的重大难题。
    中国银行在完成了数据和系统版本在全国五大中心的集中后,于2003年启动IT蓝图发展规划,从应用架构、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和IT治理四方面,明确了信息科技建设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并于2006年正式启动实施。IT蓝图是对中国银行应用系统的全面替换和升级,建设了包括核心银行系统、上百个外围系统、数百个分行特色系统,在实现了系统和数据大集中的同时,完成了“两地三中心”整体运营架构的搭建。
核心银行系统:IT蓝图项目的核心引擎
    IT蓝图的应用建设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核心银行系统,它作为核心引擎带动了IT蓝图项目的整体推进。
    中国银行核心银行系统定位为“集中管理客户信息、账户信息、存贷汇产品等基础应用服务模块,提供核心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交易系统”,构建了层次化、组件化、参数化的应用系统。以统一客户信息和集中产品设计作为基础支撑,以原子事件服务作为复用支持,以多维参数立体管控作为应用关联纽带,插件式地构建了以“客户信息、账户管理、存贷汇产品”等基础应用服务模块为中心的金融服务核心。
    核心银行系统以“方便客户、集中信息、规范操作、加快创新、防范风险”为总体目标,实现了“以账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全面提升了数据质量和共享水平,各类应用实现互联互通,保持各类数据的一致、准确和完整性;规范了业务操作,实现前后台分离,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增强了整体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革新;构建了立体化全面风险管控体系,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水平。
    按照“加快建设、确保质量、维护安全、服务战略”的工作方针,核心银行系统于2009年10月在河北省分行试点投产成功,2011年10月完成中国大陆地区的推广,全面实现数据和系统的集中,标志着“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引领”的全球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这是中国银行在“引进-消化-自主”的探索道路上做出的成功实践,也是国际先进理念与中国银行业务发展的完美结合。
技术架构及应用创新
    核心银行系统采用松耦合的集成架构,全面提升业务支持能力及整体系统的稳定性,满足了大型商业银行高数据量和大交易量的处理要求,达到主机资源消耗随业务发展线性增长的目标,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1.清晰的核心银行系统定位。核心银行系统是“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核心金融服务交易”的系统,它将核心银行系统设计为金融服务核心,整合了散落在原8个系统中的“客户、存款、贷款、内部账务、或有、支付、卡管理”等核心金融业务功能,剥离了原核心系统负载的财务核算和后线分析功能,形成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瘦核心”。
    2.总线级的集成架构。针对原有集成架构耦合紧密、扩展性差的缺点,对IT架构进行提升和优化,形成以“核心、产品、渠道、财务会计、决策支持”5个业务框架支撑服务,以“交易服务总线、数据服务总线”管理交互的结构清晰、总线接入、层次化、松耦合的企业级集成架构。
    3.松耦合的设计理念。核心银行系统的应用设计采用组件式、松耦合的设计理念,按照业务领域划分为客户信息组件、参数组件、公共服务组件及各业务应用组件。各业务应用组件负责业务流程的调度和业务处理,各业务应用中的账户、协议、合同等体现为客户对金融产品的签约,其交易均在各自应用下拆解并封装成原子交易集合,按照业务流程触发调用。应用组件实现零风险“插拔”,能够为柜台、渠道、外围提供无差别的金融服务。
    4.科学的数据库分区手段。依据数据增长和访问特性进行针对性的数据库分区管理,采用“按数据规模、号段、省、日期、并行度”等多样的分区策略管理数据,运用领先算法均衡分区数据容量,充分预估数据的增长和扩容,对数据库分区进行动态规划。
    5.高效稳定的短交易模式。中国银行深入分析了所引进产品原有应用机制的缺陷,将原核心的“常驻内存长交易方式”改造为“独立短交易模式”,彻底改变了原长交易下“稳定性不足,路由能力差,占用资源较多,可监控性弱”的状况。同时配置使用平台级的工具进行全方位管理,单交易故障仅影响该交易本身而不再影响整个应用模块,调优后的核心银行系统具备层次化的配置能力,良好的故障恢复能力,多维的监控手段,合理的系统开销。
    6.快速可扩展的夜交易重入。通过采用“日夜数据库独立存储、定时切换,数据信息夜间抄录更新,日间交易重入”的7×24运行模式,扩展了“夜交易分类管理,分批次重人,切换逐级准备,一点切换”的机制,改造原“一级重入”为“配置式多级重人”,可动态进行通道扩展,满足夜交易快速增长的需要。同时增加了夜交易优化排序和动态交易并行调度,保障夜交易重人与日交易均衡负载。
    7.高吞吐的联机批量能力。对于“代发、代扣、代缴”等大批量交易文本的处理,系统通过优化批量交易文本的分解算法,设立按照优先级和时间戳的排序方式,将原按照文件队列顺序处理的模式改为按照优先级动态调度,进一步提升了联机批量处理能力,满足业务增长要求。
    8.并行的批处理作业调度。为提升中国银行信息服务的标准化和决策分析的准确全面,对核心银行系统数据实施了高命中预处理和分区采集,并且提供按表采集、按需采集等不同采集模式和全量/增量、对公/对私、金融/非金融等不同维度的筛选方式。同时为避免大规模数据采集对夜间服务的影响,系统使用独立的环境完成报表加工和数据采集,以保障快速、全面、高效的信息服务。
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
    中国银行核心银行系统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实现了客户信息集中管理、交易与核算分离、全行一本账、前后台分离、高度参数化的产品定制以及全面的操作风险管控,为业务发展奠定坚实架构基础。
    1.客户信息集中管理。系统以全行唯一客户号为索引,按照客户判别事项进行唯一性控制和识别,各外围系统通过客户号勾连所有业务和产品,实现客户、产品、账户、卡、额度、押品、合同和各种产品签约信息的关联。为建立统一客户视图,完善客户关系管理和产品定制打下坚实基础。
    2.全行一本账。系统实现了集中的一点清算,并支持跨境、跨行等集中资金清算。财务报告由逐级汇总转变为总行集中管理,满足了管理层对决策信息的要求,及时响应外部监管部门的各类需求。
    3.交易与核算分离。系统改变了传统“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系统处理模式,将客户交易处理与银行内部账务处理相分离,从产品和交易两个维度定义标准核算,补充按渠道、业务种类、日期等转核算手段,通过“分录引擎”设定加总和转换规则。客户账只记录客户债权、债务余额,并不直接参与会计核算,客户账户余额随交易完成即时更新。
    4.前后台分离。系统在业务流程上采用前后台分离的处理模式,前台只进行简单、基础操作,后台通过集中化、专业化的操作完成业务处理。前台柜员操作更为简化,后台处理更为专业,分工精细,利于增强网点服务效能,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有效防范业务风险创造了条件。
    5.灵活安全的参数控制。系统的3000余项参数分布在客户信息、存款、贷款、支付等各个应用模块中,从公共管理、客户信息、产品定制、操作控制、交易处理、账务处理六大领域设置系统参数,通过参数表之间的逻辑控制关系,使系统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新金融产品的推出更多取决于业务规则的研究和决策,缩短了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
    6.操作风险集中管理。系统将前台交易的输入和授权职能予以分离,并支持集中授权和异终端授权,针对不同交易、金额进行授权的流程控制,提供面向操作、面向数据的管控机制,以及基于不同产品类别、资金流向的授权控制,既可按个体进行细化管理,又可按群体进行分块定义,构建了立体化、全面的操作风险控制体系。
系统推广实施因地制宜
    按照“成功切换、正常营业、风险可控”的投产目标,中国银行从2009年10月试点行投产成功到2011年10月总行本级上线,共分11批次完成了中国大陆地区34家分行的推广实施工作。期间实施了130轮次数据迁移验证和投产演练,完成了3.5亿条客户和账户信息的清理补录,开展了39.7万人次的系统培训,并结合业务发展和推广要求实施了2次重大版本升级,全行1万多个网点近30万名员工参与其中。中国银行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摸索和形成一套适用于大型商业银行系统建设的实施方法论。
    1.统筹兼顾的推广思路。“开发路线”与“推广路线”并行开展、适时交汇的推广方法论,有效化解了项目实施和业务发展的矛盾,在加快系统推广进度的同时,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保持系统先进性,满足业务发展和监管要求。
    2.公开透明的项目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计划、需求、问题、风险、沟通、文档和预算管理机制,以公开、透明为基本原则,在保证系统实施各方信息一致的基础上,及早暴露和揭示各类问题和风险。在系统推广过程中,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在全行得到普遍应用,形成一种沟通协作、敢于暴露问题、不隐瞒、不推诿的高效管理氛围。
    3.循序渐进的演练安排。通过四轮数据迁移验证、二轮切换演练、二轮并行演练、一轮投产预演,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方式,对组织架构、系统功能、迁移方案、投产方案以及分行业务人员的操作熟练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验证,保证投产时各项工作平稳、安全、有序,以“全机构、全系统、全阶段、全品种、全员、全量”的策略开展的并行演练和投产预演接近于真实投产,不仅可以全方位验证投产方案,还为评估投产窗口、部署投产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4.完善有序的准备工作。通过制订详细的分行投产准备工作指引,为分行开展投产准备工作提供了全面指导。总行依据投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制订投产准备工作计划跟进表,及时指导与督促分行各项投产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分行结合投产准备工作与本行具体工作需要,制订分行整体工作计划及各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并细化工作流程、方法、要求,将各项准备工作落到实处。
    5.严谨高效的投产实施。制订详细的《整体任务检查确认表》,建立严格的总、分行指令发布和反馈机制,对每个阶段关键点进行准人、准出控制,严格按计划推进各项投产工作,实现项目投产过程的全程可跟踪性、可控性,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和安全。相关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两年的推广工作中得到充分验证,实现了既定投产目标。
系统实现8大主要效益
    核心系统投产后运行平稳,交易处理顺畅,系统性能稳定,批量吞吐能力强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1.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实现了“以账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服务模式的战略转变,在客户信息集中、统一管理的基础上,通过产品的灵活定制、组合捆绑、差异化定价,满足了客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要求。通过快速响应市场,组合产品创新、完善服务渠道、扩充多样服务,提升了对客户的服务、销售、营销能力。通过全行客户信息的统一管理,为有效识别优质客户、分析客户行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同时依托系统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带动有效客户数量增长,构建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
    2.促进业务流程不断优化。以核心银行系统上线为契机,以打造“流程银行”为目标,中国银行通过简化核心银行业务,剥离核算及管理信息功能,集中中后台操作及管理,重构业务流程,有效整合了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冗余环节,促进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降低了业务处理的操作风险与合规性风险,减少了业务差错,提高审计质量,减轻了事后监督等内控方面投入,实现了产业链、IT作流式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模式。
    3.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通过提炼、整合金融数据元素,构建了16个概念领域的参数管控模型,实现了银行组织、交易管控、数据访问、运维统筹的全方位集中管理。主要体现在:通过集中的柜员管理提高对内部违规和外部欺诈的自动识别能力,提升业务操作风险的防控能力。通过立体的交易管控以及灵活的授权管理机制保障了在由交易型、操作型向服务型、营销型的职能转变过程中的全面深人管控要求。通过“两地三中心”运维体系的建设,实施了生产、办公物理分网,集中统一运维,提高了防风险、抗灾害的能力,保障了金融应用体系的高可用性。通过对信息科技体系的持续整合和优化,信息科技条线形成了决策统一、职责清晰、紧密协作的整体合力,并与业务部门之间建立了紧密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全行性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升了整体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4.数据质量大幅改善。该系统完成了客户、账户、产品、支付等基础业务环节的数据标准统一,为快速提升数据服务能力,形成客户资产统一视图奠定基础。通过对历史数据开展全面综合治理,不规范客户占比大幅下降。随着数据质量的改善提升,数据一致性、准确性进一步得到保证,精确、高效的数据管理环境,及时为经营管理分析、管理层决策、外部监管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5.员工素质全面提高。在项目实施期间,总分行近20万业务人员接受了完整的业务培训并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各级管理者转变了业务发展理念,提升了管理能力;科技队伍力量壮大,自主实施能力增强,培养了一批具备特大型IT项目实施经验的管理人才和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造就了一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6.经营管理能力有效提升。通过核心系统的实施,构建层次化、松耦合的应用理念,引入层次化、流程化的业务管理思想,明确了差异化、专业化服务方向,建立了贯穿全行经营管理全过程的IT支撑框架。通过业务流程整合、网点集中授权、产品服务平台、自动化监控等功能提升,为迅速提高核心竞争力、快速满足市场需求、强化银行经营管理、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支撑银行战略发展奠定基础。
    7.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架构。核心银行系统的实施是中国银行全面启动全球化服务IT支撑框架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信息标准建设、松耦合架构设计、明确的核心应用定位为中国银行未来快速的产业化发展、流程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灵活、可扩展的架构基础。核心系统的建设彻底改变了“核心众多、平台复杂、网状互联、标准多样”的局面,形成具备领先理念的可扩展的架构模型。
    8.用户满意度不断提升。目前,核心银行系统在各投产行运行稳定,功能满足业务要求,可靠性、稳定性、健壮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随着投产时间的推移,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提高了网点管理水平和员工服务水平,提升了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中国银行核心银行系统荣获2011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特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员:肖钢、李礼辉、李早航、王永利、余彤、刘秋万、孟茜、王苹、王世辉、张金良、范耀胜、李欣、辛善文、王方、何春生、邢桂伟、王铿、姚丹、薛勇、赵希同、张志刚、杨慧、陶文梅、周倩、张艳秋、何东辉、王继武、谭健、刘永铜、肖宁、张国华、陈宏宇、严亮、谭铁平、王德强、王洪强、王珂、于洪奎、张靖、曾炼)
链接:核心银行系统报奖专家鉴定意见
    在2011年5月19日召开的“中国银行核心银行系统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上,鉴定委员会认为:
    1.该系统以中国银行IT蓝图规划为依据,结合国际核心银行系统的先进理念与中国银行业务发展实践,采用“引进一消化一自主”的建设模式,涵盖了客户信息、账户管理、存贷汇产品等基础功能模块,实现了客户信息集中管理、交易与核算分离、全行一本账、前后台分离、高度参数化的产品定制以及全面的操作风险管控,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动了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提高了信息标准化和数据质量,为中国银行业务发展奠定坚实架构基础。
    2.该系统采用松耦合的集成架构,全面提升中国银行系统业务支持能力及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充分利用主机平台的成熟技术,自主设计实现了科学的数据库分区、高效稳定的短交易模式、快速可扩展的夜间交易重入、高吞吐的联机批量能力、并行的批处理作业调度、7×24机制优化等,攻克了引进系统在架构、稳定性、性能等方面存在的重大技术难题,满足了大型商业银行高数据量和大交易量的处理要求,达到主机资源消耗随账户和交易量的增长具备线性增长趋势。
    3.该系统采用指纹身份验证、用户权限设计、数据安全机制等,实现了多层次的安全管控机制,满足了系统安全性要求。
    4.该系统文档资料齐全,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
    作者简介:余彤,中国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兼IT蓝图实施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历任中国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美州信息中心总经理兼纽约分行副行长。从事银行信息科技工作20余年,曾主持完成中国银行全球网、信息系统大集中、IT蓝图 规划、美州地区核心银行系统转型、IT蓝图项目实施等多项重点IT建设工程,取得丰硕成果。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TOP技术积分榜 社区积分榜 徽章 团队 统计 知识索引树 积分竞拍 文本模式 帮助
  ITPUB首页 | ITPUB论坛 | 数据库技术 | 企业信息化 | 开发技术 | 微软技术 |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 IBM技术园地 | 行业纵向讨论 | IT招聘 | IT文档
  ChinaUnix | ChinaUnix博客 | ChinaUnix论坛
CopyRight 1999-2011 itpub.net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未成年人举报专区 
京ICP备16024965号-8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151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14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