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9章 备份、恢复、存档策略和规程 255
9.1 备份 256
9.1.1 经过适当的分析后,选择至少两种备份方法 256
9.1.2 在低DML 活动期间执行热备份 257
9.1.3 不要同时将所有表空间置于热备份模式 259
9.1.4 尽可能先备份到磁盘,再备份到磁带 262
9.1.5 不要在操作系统热备份时对联机重作日志进行备份 264
9.1.6 考虑使用三重镜像 267
9.1.7 确保热备份命令被同步执行 269
9.1.8 定期检查备份日志文件 270
9.1.9 避免手工执行备份 270
9.1.10 确保在使用备份工具时不会影响系统的安全 271
9.1.11 使用RMAN时,定期对恢复目录进行重同步 271
9.1.12 确保备份策略适用于所有的Oracle文件类型 271
9.1.13 数据库发生变化之后立即备份控制文件 274
9.1.14 开始执行导出之前考虑好与导出相关的各个方面 276
9.1.15 为段间一致性形成导出组 276
9.1.16 为导出转储预备足够的空间 278
9.1.17 执行导出时使用直接路径而不是传统路径 278
9.1.18 确保所有备份导出转储的兼容性和可用性 280
9.1.19 系统时钟发生变化后立即备份 280
9.1.20 备份中和备份后检查数据库错误 281
9.1.21 备份时设置优化的I/O尺寸 282
9.1.22 使用Oracle8中增加的备份 282
9.2 存档 283
9.2.1 考虑特定环境是否需要ARCHIVELOG模式 283
9.2.2 以自动存档作为主要存档模式 286
9.2.3 为 ARCHIVE _LOG_DEST分配足够的空间 287
9.2.4 用“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使能存档功能 287
9.2.5 ARCHIVELOG模式使能后,立即执行一次完整备份 288
9.2.6 更充分地利用ARCHIVE LOG CURRENT 290
9.2.7 不要在存档日志序列中生成空洞 290
9.2.8 如果可能的话,在磁盘上保留存档日志的双拷贝 292
9.2.9 存档到脱机介质上时,创建更多的联机重作日志组 292
9.2.10 使用OPS时考虑存档的特殊要求 293
9.3 恢复 294
9.3.1 理解恢复的必要性并设法避免失败 294
9.3.2 理解影响恢复时间的因素 295
9.3.3 确保恢复时机与SLA MTTR规范的一致 299
9.3.4 为时间点恢复考虑另外的备份/恢复方法 299
9.3.5 确保检查点之间有足够的间隔并设置合理的重作日志尺寸防止恢复延迟 300
9.3.6 恢复的最小单元 302
9.3.7 恢复之前检查v$datafile 303
9.3.8 为恢复操作维持一个特殊的init.ora文件 303
9.3.9 RESELOGS可用作最后采用的措施 305
9.3.10 估计所有的UNRECOVERABLE和NOLOGGING操作 308
9.3.11 为恢复将所有的段和表空间进行分类 308
9.3.12 为加速备份和恢复,将没有写活动的表空间保持为READONLY 310
9.3.13 恢复期间设置AUTORECOVERY 310
9.4 给半专门的管理人和监督人准备的技巧 311
9.4.1 经常测试备份以保证有效恢复 311
9.4.2 确保数据库管理员能够熟练地执行恢复操作 311
9.4.3 创建数据库恢复小组 311
9.4.4 记录所有数据库结构上的变化 312
9.5 小结 3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