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的“指南”将其置于项目风险管理各子过程之首。态度不端正,其他子过程就难以展开,即使展开,也难以见效。态度问题是风险管理的战略性问题,风险管理规划实际上是对所有参与项目者的总动员,是为了端正有关人员对项目风险及其管理的认识。
进行风险管理规划一定要举行专门规划会议,共同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参加者必须包括项目经理、项目班子各领导人、实施组织中所有负责管理风险规划和执行活动的人员、关键利害关系者,以及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而项目管理的其他知识领域就没有这种要求。在其他知识领域的规划子过程中都没有像风险管理规划这样具体指出要召开规划会议,具体指明要由哪些人参加。可见美国项目管理人员对于项目风险及其管理的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一些项目发起者、投资者、政府部门以及项目管理人员在这方面就有很大的距离。这种局面应当迅速改变。加入WTO以后,我国的项目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更复杂。项目风险管理,乃至项目管理的成败,首要的环节就在于参与项目的所有人员,特别是决策者对于项目风险及其管理是否有正确的认识。2000年新版“指南”对项目风险管理这一知识领域的上述修改正好有利于我们的项目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提高这种认识,有利于我们的项目管理人员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
6 项目质量管理
关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我们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十年来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的工作,使我们在这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关于项目质量管理,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改进。说到项目质量管理,很多人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项目成果,即项目欲创造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但是这样的理解不全面,甚至可以说不正确。
在“指南”中,项目质量管理这一知识领域中的质量指的是项目管理和项目成果两者的质量。笔者以为,从项目管理人员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前者。项目管理,即项目管理各个过程的质量决定了项目成果的质量。很难想象,质量低劣的项目管理能够创造出满足各种项目要求的成果。
从我国目前已有的项目管理教材内容来看,要么把项目的质量写成了项目成果的质量,要么含糊其词,或者干脆回避之。我国建设工程的质量近些年来出现的问题非常严重,有些已由媒体将其公诸于众。但是还有许多公众不知道的情况。其中之一就是低劣的项目管理质量。例如,施工单位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绘制的网络图、横道图、编写的其他投标文件经常错误百出。我们能够指望这样的项目管理创造出良好的建筑物、土木工程或其他其他设施吗?
在我们加入WTO之后,设计单位、施工企业,以及其他渴望获得他人合同的企业将面临着要求越来越苛刻的顾客,其中将有越来越多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外国人。他们对卖方递交的建议书、报价或投标文件的要求都很严格。我们的企业能否中标,取得合同,中标之后能否盈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文件的质量。但是,上述企业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其原因就是他们的项目管理质量太差。因此,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项目管理的质量上,下工夫改进和提高之。
另一方面,从事项目管理教育、培训和宣传的人,在讲课,编写教材时一定要全面、准确地传播项目质量及其管理的知识、技能和技术,纠正目前存在的错误偏向。
参考文献
[1] 《世界银行项目管理》编写组,世界银行项目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年,第93页
[2] 罗庆主编,宁金彪副主编,世界银行贷款业务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第77页
[3]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 Guide) 们2000 Edition, 2001
[4] (田振郁主编,黎冰副主编,工程项目管理使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第1页
[5]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5页
[6] (全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施工项目管理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第2页
[7]王德海,张晓婉,赵维宁主编,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项目管理者操作指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第2页
[8]罗东坤编著,王亚禧主审,项目管理,石油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页
[9]毕星、翟丽主编,项目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页
[10]全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施工项目管理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第2页
[11]《新英汉词典》编写组,新英汉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