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备份——应用安全的惟一保障
迄今为止,保障应用安全的惟一方式是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的目的是周期性保存在线数据的历史,以便在线数据发生损坏时,使用备份数据恢复到错误发生之前的状态,以确保数据的正常访问。
备份以保障数据存储安全为首要目的,通过严格的备份策略、流程等一系列手段确保数据应用不会对备份数据的安全产生影响。
“9·11”事件后,世界金融市场的大动荡提供了一个骇人的警告。据美国德州大学调查显示,IT应用发展到今日美国的水平,灾难性数据丢失会使94%的公司在两年之内倒闭。
从概念上讲,备份是为数据购买保险。IT应用水平愈高,数据就愈成为机构的生命线,所以在进入知识经济的今天,在备份上心存侥幸, 无异于将企业主体资产用于高风险赌博。
存档与备份的区别
正如生命周期理论将在线数据分级为在线和近线数据一样,离线数据亦可分为备份与存档数据,以降低投资和运维成本。
存档的目的是将需要长期备查或转移到异地保存/恢复的数据存放到可移动存储介质上。严格意义上讲,存档的目的不是为了保障数据安全,而只是为了实现数据仓储。如果说备份相当于桌头的字典,工作时会经常翻用,存档则好像日常工作中生成的一些具长期保存价值的文字资料,被转移到书架上或档案馆里备查。
因此,虽然存档数据量在长时间累计后总量可以很大,但在良好设计的存储系统中的单个备份周期内,存档量一般只有备份量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磁带备份
截止到2002年,全球备份市场一直以磁带装置为主力。
磁带备份具备杰出的应用安全性,因为数据在磁带上的书写格式为Byte-to-Byte 形式,任何主机和应用软件均不可能越过备份管理软件访问磁带,因此在线端发生的任何情况,均不会影响到备份数据的应用安全。可惜磁带备份的设备安全性极堪忧虑:
可靠性低——磁带库由磁带驱动器、机械手、磁带等非封闭易损机械装置组成,任一单点故障均会导致备份流产;
可用性差——磁带没有容错能力,参与备份的磁带组中任何一盘的一点卡带、磨损、霉点等,均可能导致整体备份无法恢复。
虽然一些高端厂家如Ultera Systems等提供相当于磁盘RAID的磁带RAIT(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Tapes)产品, 但价格高昂,对普通用户而言只能是阳春白雪。
D2D备份
进入21世纪,ATA磁盘的单位容量价格开始逼近传统磁带,磁盘备份逐渐兴起。 利用磁盘RAID的高设备安全性解决磁带装置的相关切肤之痛,引起了业界越来越大的关注。
最为直观的磁盘备份是D2D (磁盘到磁盘),其中较为成熟者一般基于磁盘快照技术。不过镜像式快照消耗容量过大,指针式快照虽然支持类似传统备份的增量快照,但总体拥有成本过高,主要原因在于不支持通用备份软件,必须捆绑昂贵的专用系统。
从技术角度看,D2D也存在一些核心弱点,尤其是依赖文件操作系统,数据安全性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大量的文件系统负载, 更使得数据传输速率大大低于硬件本身具备的能力,导致投资浪费。
总的来说,D2D备份比传统备份方式代价高昂得多,却并没有解决数据安全性问题。EMC也于2004年上半年正式推出了虚拟磁带库产品,标志着磁盘备份的另一方向——虚拟磁带库(VTL)正成为备份的主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