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事件回顾之八:走向商用的新技术、新产品
近场通信(NFC)和柔性显示这两种新兴技术因为拥有市场,而从众多创新技术中脱颖而出获得厂商青睐,在2006年初逐步开始走向商业化。
NFC技术源于非接触式身份识别和互连技术的结合。NFC工作频率为13.56 MHz,距离为几厘米。该技术曾广泛用作一种标准,也与基于飞利浦和索尼技术的广大现有非接触式智能卡兼容。最初提出来NFC的潜在应用包括如下:
*显示图片:当手机靠近电视时,把手机接收到的MMS短信图片显示在大屏幕电视上。
*在消费电子设备、手机和PC之间无线传输信息和所下载的服务。
*通过一个非接触式信用卡或者具NFC芯片的手机,购买数字版权以下载某个节目。
上述第三个应用“非接触式支付”应该是推动这项技术快速走向商业化的最大动力,2月的3GSM大会上,与会者就手持NFC手机亲身体验了非接触式支付;而且随着 NFC耳机先“热”,我们还体会到除非接触式支付之外更多的应用。 在CTIA无线展(CTIA Wireless)上,NFC技术的主要推进者飞利浦和Visa国际合作,发布了对这项应用的可用性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年轻的消费者十分喜欢移动电话交易带来的便利、易用和时尚。NFC与RFID技术结合,也将催热 “移动钱包”应用,调研机构预计,5年内移动钱包在北美的用户将达2,500万。
2006年必定是“柔性显示年“。飞利浦开发的一款无线连接可卷曲的电子阅读器,基于美国E Ink公司高对比度电子纸显示技术,5英寸大小,可具有320×240分辨率。用户可以在利用该产品阅读时写标注、做记号或加下划线,如在普通的纸张上操作一样。而索尼则面向美国市场发布了电子阅读器图书终端,显示部分同样采用的是E Ink公司研制的电泳式电子纸,画面尺寸达到6英寸,分辨率为800×600。这些产品都计划于今年上半年上市。
除飞利浦、索尼公司之外,东芝、Jinke Electronics都在开发电子阅读器,并逐步推向商用。同时,飞利浦还认为,屏幕尺寸成为瓶颈,柔性显示可助移动产品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