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动因(Cost Driver)
以各流程独特的成本动因来分配流程成本,而不是传统的一刀切以产品数量或工时,机器时来分配成本,是ABC成本法的精髓所在。成本动因实质上是指本质上引起流程成本的因素的计量方法。比如销售定单处理流程的成本动因是定单的数量和定单的更改次数。而生产领料流程的成本动因可能是根据生产定单的原材料体积和领用次数决定的叉车的辆次数等等。图一中我们以流程右侧的红色的圆圈代表成本动因。
仅从成本动因的定义我们就能想见:成本动因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是无法标准化的。各行各业各家企业对于各种流程的成本动因是否存在共识,又是否存在一个最佳实践?至少当前或短期以内是没有的。因此系统提供了一个最灵活的工具:流程模板。图一中利用流程模板,系统自动计算出某生产定单消耗了多少流程2的成本动因(可能是为该定单领用原材料的叉车辆次数等等)。
图二解释了流程模板的结构。流程模板主要有四栏构成:对象栏回答“使用了哪些流程?”或更通用的“适用哪些流程?”,一般指向某个流程或流程组。数量栏回答“使用了多少这些流程?”,指当前成本对象(如生产定单)消耗了多少数量的流程成本动因,这一栏系统允许用户调用函数,而函数是可以由用户使用ERP的编程语言自由定义的。激活条件栏回答“什么条件下这个流程适用”,指某个流程是否和当前成本对象(如生产定单)相关。也允许调用自定义函数。评估点回答“什么时候流程适用”,比如定单释放或关闭。
由于允许使用自定义函数,ERP中的ABC成本法可以从系统中任何地方获取数据来计算成本动因的数量,甚至是外部系统。比如从工艺路线得生产定单经过的工作中心数量;从BOM得到材料项目;从物料主数据得到材料重量;从生产定单得到批量;从物流信息系统得到采购定单数量等等。
在ABC成本法实施和维护中,需要注意流程模板的重用性或普遍适用性。即考虑多种可能性以减少流程模板的维护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