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采用SAN结构的机构以实现业务连续性最大化为战略目标。他们付出了技术投资,目前正在收获相当可观的回报,并且确保企业数据和业务运营得到妥善的保护。
例如,某大型私营银行最近建立了欧洲最大的全冗余异构SAN环境,该环境完全基于20台博科SilkWorm 2800 16端口交换器。结果,该银行得到了一个连接了320多台光纤通道设备的高度可用的计算机系统。SAN具备长距离连接特性,使得备份节点与主数据中心的距离可远达35公里。
探索SAN解决方案之高可用性
高可用性确保业务连续性
当今时代,为了实现对服务级别的承诺、满足行业规则或其它商业需求,各机构对系统的可用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超高要求。实际上,以前被认为是很微小的事故都可能对当前的业务运营产生严重影响。针对这一需求,人们提出了SAN(存储区域网络)设计,目的是提供一个高可用性的环境,从而帮助防止(或更好地容忍)系统故障。
SAN在可用性方面具备众多突出优点:内置冗余、动态失效保护、自动路由能力。例如,灵活的连接选项使得SAN不会出现单点故障。此外,博科Fabric操作系统软件可以自动监测网络故障并使数据流绕过失效的链接,从而确保持续、可靠的数据通路。最后,SAN还支持热插拔操作,服务器无需停止工作即可在线进行安装、配置并添加存储设备。结合使用Fabric操作系统和多台联网交换器,您可以构造伸缩自如的战略性SAN,从而实现出色高可用性。
SAN还通过增强集群应用来提高可用性。集群的典型用途是:确保在宿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应用仍能够持续运行。通常,典型的非SAN集群环境包括两台共享磁盘存储的服务器。如果其中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另一台需承担起故障服务器的工作负载并继续运行应用。这台容错型服务器通过共享磁盘存取数据。这是一种灵活性相对较差的设计,因为通常限制了只有两个服务器共享存储,且故障发生时才启用的服务器平时都是空闲的,直到急需时才投入使用。此外,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通常靠得很近,这种架构只能提供有限的灾难保护能力。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